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梦故乡》问世琐记

2024-01-07 17:50:59    作者:□ 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据吉林大学教授徐强编撰的《人间送小温——汪曾祺年谱》(第370页)指出:“1993年10月中旬,江苏电视台到北京拍摄反映汪曾祺文学生涯的专题片《梦故乡》。该片以汪曾祺高邮背景主题作品为线索,包括汪曾祺自述、代表作介绍、他人评论等几方面内容,展示了汪曾祺的成就与影响。拍摄台本由景国真、杨宪泽、陈芸生编创。”该片策划人为时任江苏省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陆建华,高邮市委宣传部长刘金鳌、该部宣传科黄平与文联副主席的我,参与组织,安排摄制组吃、住、行,在邮期间,摄制组在哪里,我们就服务到哪里。

昌农村及慧园庵。昌农村是东墩的一个村,距城有近20里,那时尚未划入高邮经济开发区。柳树成荫、杂花生树,即将收获的稻田成方,河荡相连、芦苇密匝、茅房竹篱,一幅自然经济的景象。而慧园庵就在庵赵庄,这庵曾作为小学。木质三搭桥是危桥,庵里仍留有庙宇的遗痕。我再次造访昌农村及慧园庵,已大有变化,瓦屋林栉,大路宽敞,杨柳依依。那年智隆和尚已79岁。他俗名赵久海,半途出家,有妻室儿女,也专门去远方受戒。他回忆说:“门前是条河,门与河之间是一个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老柳环抱。进门过穿堂,迎面供着不大的弥勒佛,再过一个较大的天井,两棵白果树,一到秋天,满树金黄。大殿供着四尺多高的三世佛。东边是方丈室,西边是库房。西边还有几间厢房,是汪家人全家躲兵荒的地方。后来虽有变化,这庵仍是一个小庵,因汪曾祺及刚出生的汪海珊等家人住过而扬名。汪曾祺与小英子王秀英同属猴,那时正是青春年少、情窦初开之际。”拍摄组决定选择这一片好地方。

汪曾祺与主题歌。《梦故乡》,汪曾祺是特殊的角色。他开口第一句印象深刻,用京口片子说:“我是江苏高邮人。”他又说:“我觉得散文的感情要适当与克制,感情过于洋溢,就像老年人写情书一样,自己有点不好意思。”“我只写短篇小说,因为我只会写短篇小说。”性情中人,可敬的汪老!他为专题片题写片名《梦故乡》。写得好的当然还有主题歌《我的家乡在高邮》,深深地吸引了观众与读者:“我的家乡在高邮,风吹湖水浪悠悠,岸上栽的垂杨柳,树下卧的黑水牛。我的家乡在高邮,春是春来秋是秋,八月十五连枝藕,九月初九焖芋头。我的家乡在高邮,女伢子的眼睛乌溜溜,不是人物长得秀,怎么会出一个风流才子秦少游?我的家乡在高邮,花团锦簇在前头,百样的花儿都不丑,单要一朵五月端阳通红灼亮的红石榴。”为歌吟家乡,一歌四节,反复歌咏,写了风景、风物、风俗、风流。为什么单要红石榴,我以为石榴花开红似火,象征家乡兴旺发达之意也。

主演及群众演员。明海与小英子是省戏校学员,由一位女老师带着,下榻高邮“一招”,化妆由老师负责。两人表演,是在小英子(原型王秀英)家门前进行的,贴有春联:向阳人家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对合门微微开着,小英子出来对明海说:“娘等你到我家画鞋样子哩!”明海说:“我不是来了吗!”小英子说:“娘夸你聪明,要收你为干儿子,行吗?”“行呀,喊声干娘是有好处的。”两人进屋。

当时保全堂早已歇业,但铺闼子门还在,为配合演出,由刘金鳌横写“保全堂”三字,悬挂于门楣上。一群女演员大约十几人,着淡妆,要求生活化,不要戏剧化,少妇、大姑娘作过去农民装束。一根桑木扁担在肩,扁担上系着绳子,绳下篮子里放几块砖头,砖头上面是连枝藕、菱角、芋头等。在钓鱼村那条土路上,一边是河,河边青青草,一边是卧在柳树边的黑水牛,背景是湛蓝的天空。现场拍摄,边挑担子边打号子。只要有动作不像,景国真就说:“暂停!”指导重来,直到满意为止。据汪老子女回忆,汪老在京看此片,女儿汪朝说:“老头儿这回露脸了,央视不同栏目放映超过10次。”回头一看,汪老已眼含泪花。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