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7 17:54:50 作者:□ 周荣池 来源:今日高邮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新出《史话高邮》一书,凡十卷百万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一本“高邮传”性质的文史图书,是为城市文化起底,也是展示“喜业儒”城市家风之善举,让人看到了一道迷人的地方性的光亮。高邮的地方文史资料典籍可谓多矣,市政协所编文史资料就洋洋二十六辑。系统性地整理出版这些资料,既能让我们及后人看到高邮前世今生的时光,也能在文史资料中找到推动文化建设的办法,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凝聚一种崇文习作的珍贵情绪,这对于历史、当下以及未来都将是一种美好的交代。
概览这部书稿,我们看到一段古旧而朝气的时光。高邮是江淮大地第一道文明曙光亮起的地方。曾经在海边追逐光明的先人部落,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骄傲的遗存:作为第一根筷子的“骨箸”,新石器最美农具的“角镐”,早期的崇右文化的“陶罐”,人工培育的“稻祖”,最萌的九只“陶猪”等等,这些在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意趣的遗存中,无不体现了我们这座城池是有底气和魅力的。及至汉代设县郡及唐宋以降,高邮的文化一直是周边地区的某种“标高”。尤其是宋代一朝“所以生群材”的文化高峰出现后,高邮历代的遗迹、著作以及名人可谓灿若星辰。我们在面对这些文明文化遗留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幸福的烦恼”:总是难以在一个方面或者一种著作里将其陈列和表达清晰。当然,这可能也是很多地方在梳理地方文化时遇到的困难。但在高邮,我们又明显有这样一种感受,总有一种光亮统领着我们的文化,那可能就是“文气”。一般意义上讲,高邮人在梳理传统文化优势的时候,习惯以“古、文、邮、水”来进行总结,加之后来又有的红色文化、美食文化等,事实上都并非某种文化特质,而更多是作为文化载体的本身。古,事实上是明确而又含混的,在历史明确的界限中无不可以称其为古;邮、水、红色文化、美食文化以及其他文化分支,都是以事件或者实物作为载体的——愚以为高邮城真正的历史文化气质乃是文质彬彬的“文气”。《史话高邮》在整理这些遗留及其衍生出的文化枝叶的时候,实际上是就着某种诗意而又明确的气质作为方向和方法的,这样一来地方文化的梳理就显得有了抓手感和落脚点。具体的物件和文字都被一种古旧而朝气的时光所统领,古老乃至苍老,老旧乃至老态,老家乃至老话,其实都是历史的本态和应然,它们能够留存到今天而未曾轻易消失,就是说明其间有生机勃勃的活力。因此,这部书就有了表达高邮独特气质的气质,这是一种眼光,更是一种情怀。
细究这部书稿,我们看到一种执着而恳切的办法。文史工作当然不是我们的首创或者独创。每一座城池乃至乡里和村庄都有自己的过去,哪怕历史上它是不毛之地,但这仍然属于历史,也是一种文化。我们在研究地方史志的时候,可能更多地重视可感的、荣耀的而又自认为有代表性的文化,去展现与表达。这是文化研究的秉性,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缺陷。比如对于自然文化的研究,一直可能是地方文化研究的弱项甚至盲区,然而生态(包括文化自身的生态)恰恰正是亘古不变的载体和办法。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要将文化研究落脚到细处和细节。所以在有幸读到这部书大纲初稿的时候,我最留心的是它的脉络和章节,这不仅是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更是一种宏阔的“世界观”。翻阅这本《史话高邮》,我们发现它既是一本地方志,一部文化史,更是一座博物馆。从宏阔的沧桑巨变谈起,到典型的历史遗存,到特质的盂城水韵,到独有的邮驿千秋,到巨变的古城内外,到丰赡的地杰人灵,到激越的红色印记,到可喜的民俗文化,到醉人的食在高邮,再到风雅的翰墨流韵等,凡此十章林林总总虽不能说包罗万象而万无一失,但也的确是精彩纷呈。研究一个地方文化几千年的历程和流传,不仅需要宏阔的视野,更需要细巧和坚守的执着。从这一点来讲,这部书不仅给我们一些知识性的印记,更是一种严谨而亲和的办法。
深读这部书稿,我们看到一种雅致而自信的情绪。文化是一个地方社会生活实践的探索和积累,其实更是一种散逸而又有力的精神气象。“水而有纹乃有文”,我们的历史文化从逐水而居的古部落,到因河而生、随河而形又以河而兴的城市建设,究其精神内质来讲,是水给了这座城市以命脉和命运。从众多城市的发展历史来看,逐水而居成为城市之源并不鲜见,或者说应该是共有的常识和选择。然而信任水、依赖水而又成为水一样的人,像水一样温婉、执着和深情,才是高邮城在江淮大地乃至宇内八荒中成为“九州无同类”的一种真正精神缘起和气质归属。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一个高邮的乡民,也是文化上的学习者,我用“情绪”这个词讲《史话高邮》的意义可能偏于文艺,但对照于当下的生活现实和状况,研究一个地方、一个族群乃至众多朝代的心理状态,正是一个良好的文化研究的切口。而具备这种重视历史文化情绪的情绪本身也具有深刻的意义。“情绪价值”在今天一再被提起,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地为了当下和未来而反思。反思的办法就是要反观,首先搞清楚来路,也就是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的状态和办法,才可能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态度和路数。作为历史与自然遗产“双优”的高邮,又作为苏中里下河平原的领首城市,我们着意于文史方面的研究,醉心于自己迷人的过去和眼下,我想这可能是一个好方法——放眼周边与古今,舒缓、优雅而自信,往往可能是一种最为美好和有效的情绪价值。
作为高邮的后学,我醉心自己城市的历史脉络和前世今生,并且借《史话高邮》说一些未必深刻但一定深情的话,我想是可以被理解和包容的——这也在我自己的内心时时闪耀起一道地方性的光亮。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