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8 17:36:08 作者:□ 王鸿 来源:今日高邮
前些天初中同学聚会时,梁金辉同学递给我《湖天一览楼》(一、二)两本书,并指着书封底的照片说:“认出这是谁吗?”“崔小农!”我脱口而出。
该书的作者崔小农是我邮中1977届高一(6)班同学,而且是很要好的那种。他已改名叫崔哥,移民美国三十多年,但他那俊朗的外貌、健谈的神态、直爽的性格,我是不会忘记的。
作者以家族回忆为蓝本、古城高邮为背景,讲述了数代人的悲欢离合、命运浮沉。尤其是他的先祖崔阳春投身太平天国运动、后隐居高邮菱塘,爷爷崔锡麟投身国民革命、奶奶汪嘉玉追随丈夫,父亲崔开元和母亲韩向新投身革命所历经的曲折坎坷的人生,以及崔家和汪家缔结姻缘以及崔锡麟与汪曾祺的交往,许多不曾为人知的史实,还原了历史本来的面貌,体现了作者对几代长辈无限的崇敬之情。
从书中得知,崔小农出生在东北,后随都是军队转业干部的父母来到高邮。他曾上过高邮机关保育院,因我俩同龄,算起来与我还是保育院同学,只是那时年龄太小,几乎没有印象。
升入高中,学校重新分班,我和崔小农分在了高一(6)班。他长相出众,又性格开朗、十分健谈,下课、放学后,男同学都喜欢和他在一起。他知识面较宽,肚子里的故事特多,常常使我们听得入迷。他聪明机智,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比较突出。他还有点顽皮,上课时踊跃举手发言,有时还提出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引得同学笑声一片。有时我们同学还结伴去位于原汽车站附近的他家里玩,他的爸爸妈妈热情客气,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格外的悦耳。
记得在农村分校劳动锻炼时,崔小农和我分住在两个生产队,临结束时,我所在的组烧了四菜一汤,请班主任老师和学生聚餐,而他所在的组别具一格,请班主任老师吃他亲手包的水饺。这门手艺在他书中有交待,是跟他爸妈学的。一次在扬州丈母娘家,从头到尾包饺子活他一人全包,引得周边邻居羡慕不已,夸他是个好女婿。
高中毕业待分配的半年时间里,崔小农和班上几位要好的同学经常在一起,谈工作以后的打算等。在人民公园、奎楼城墙上,拍了许多照片,留下了我们青春年华的难忘瞬间。1978年进入邮中高考复习,崔小农、张之耀和我三个人几乎形影不离,一起去一起回。最终他考入扬州地区技工学校,那一年,我们班只有4位同学考取院校。
扬州技校毕业后,崔小农分配至扬州无线电总厂工作,他吃苦耐劳,好学上进,历经多岗位锻炼,正如他书中所说:“当过钳工、维修工、工艺设计员、采购员、推销员等。”1982年5月,我在扬州培训时,专门抽空去看他,他请我吃盐水鹅。1984年8月,我又去扬州培训,崔小农得知后,专门来看望我。崔小农在扬州结婚时,我们高中10多位同学受到邀请,他姐姐崔小佳和金大庆同学开了一辆大客车,载着我们去参加他的婚礼。
1992年崔小农决定携妻女移民美国,临行前来高邮爸妈家中。得此消息,我和张之耀、梁金辉同学特地来到他爸妈家,送行话别,并在他家的外走廊拍照合影,这张照片我一直保存着。
崔小农赴美后,我与他的联系就减少了。然而,同学之间那种纯真无邪的友情不会断。金大庆同学每逢遇见他姐姐崔小佳,总会带来他在美国的最新消息。他母亲病故时,我和部分高中同学前往悼念时见到了他。
从崔小农书中我还得知,他携妻女移民美国后,吃了很多苦,在美国东南部四州做过餐饮、机械加工、国际贸易等行业。为提升自己的能力,曾就读美国田纳西大学商学院、杰佛逊州立社区大学计算机网络专业。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