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母亲的两张《当选证书》

2024-01-18 17:37:06    作者:□ 赵旭东    来源:今日高邮

我珍藏着两张《当选证书》,那是我母亲的遗物,是她1953年当选为狄奔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高邮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证书。证书已经70余年,纸张略泛黄。证书上分别盖有“高邮县狄奔乡选举委员会”“高邮县选举委员会”的朱红方形大印,以及两级选举委员会主席“潮流”的红色印章和“夏雨”的蓝色签名印鉴,落款时间分别是“一九五三年三月十八日”“一九五三年六月”。

我的母亲出生于1930年。她是外婆连续生的第四胎女孩,盼儿心切,外公给她起了个乳名叫“拦五子”,起的大名叫“周宝珍”。母亲从小就非常懂事,也很能吃苦,八九岁的时候就在家带弟弟、烧饭、做家务活。家里栽秧、割稻,一二十个人的饭菜都由母亲一个人做,个子比锅台高不了多少,就站在小板凳上,用两只手抓住铲子煮饭、做菜。

1947年,母亲虚18岁,父亲虚17岁,两人就拜堂成亲。婚后,父亲到高邮县城续读小学五年级,第二年,小学没毕业,便弃学参加革命工作了。18岁的母亲,作为长媳,成了四代同堂大家庭的顶梁柱。家里二十几亩田地的栽秧割稻、种麦割麦、薅草施肥,上下八九口人的锅头灶脑、针头线脑,里里外外的家务,都要母亲操持打理。

离家四五里路的东大圩水田,母亲一个人去那里薅秧棵草。头上、身上烈日暴晒,双腿浸泡在滚烫的秧棵水里,从早到晚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湿透。竹篮里一罐子米粥、半碗咸菜,就是母亲一整天的三餐食物。天气炎热,米粥被晒馊了,母亲也只能吃下充饥。

作为家庭主妇,母亲负苦、坚韧、贤淑。与邻里乡亲相处,母亲善良、热情、直率。生活困难的邻居缺衣少吃,母亲总是有求必应,伸手相助,十来斤米面、几捆柴草,或一两块钱,从不向人家提及归还;邻里之间或别人家庭内部发生争执、口角,母亲总是主动介入,热心调解,化解矛盾。母亲识事理,通人情,顾大局。村里下达出义务工、交售公粮、捐款捐物的任务,母亲总是积极配合、带头完成。在狄奔乡王庄村,母亲既积极能干,吃苦耐劳,又诚实本分,办事地道,也能主张正义,坚持公道。这些品行,使得母亲获得庄邻们的赞誉,获得基层干部们的赞赏,在群众中具有很好的人缘基础。乡村干部觉得我母亲虽然识字不多,却具有一定的说话水平、工作方法和组织能力,就动员她到村里来工作,并安排参加政府组织的“踊跃交售公粮”“生产劳动竞赛”“互助互学互帮”等中心活动。母亲本人也有出来为公家做事的意愿,父亲也支持她参加政府的工作,于是,乡政府计划让她先在村里担任妇女主任。1953年,由于母亲工作表现突出,口碑好,先后当选为狄奔乡和高邮县的人大代表。

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母亲向前跨出一步就可能成为解放初期的“工农干部”,以她的人品和悟性,会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事,成为一名人民的好干部。可是,我爷爷奶奶坚决不允许母亲出去做事,理由是家里没人种地了,甚至恶语相加,阻止母亲走出家庭。乡村干部多次上门做我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也没能改变他们的主张。母亲最终没能迈出那一步。后来,母亲不止一次和我们姐弟谈起过出去参加工作这件事,不无遗憾:“那时,我若坚决不听你们爷爷奶奶的话,坚持出来工作就好了,那将改变我一生的命运。”

对于当选为狄奔乡和高邮县的人大代表,母亲一生都引以为荣。经常和我们叙说,当年她是高票当选的,说她在高邮县城参加人代会时听报告、吃会议餐的情景,说县长参加他们代表组讨论、和代表们拍照片的事儿……母亲将那两张人大代表《当选证书》视为珍宝,一直收存在家中。

1959年,母亲随父亲迁居高邮县城生活,由粮农变身为菜农。1963年,母亲响应政府号召,携家带口,半家下放回到周山老家,又从菜农变身为粮农。1982年,县里落实相关政策,母亲得以重新回城生活。二十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四五次的迁居、搬家,母亲总是妥善地保存着她的两张人大代表《当选证书》。

1984年,母亲罹患重疾。临终前,母亲将两张《当选证书》亲手交给了我。我深知这不是一般的遗物,它承载着母亲曾经的荣光与梦想;同时,也是解放初期我国基层民主政权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历史见证。母亲的两张人大代表《当选证书》,值得永久珍藏。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