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2 18:57:33 作者:□ 夏志强 来源:今日高邮
解放前,我家在周庄镇开过一个首饰店,也是镇上唯一的一家首饰店。主要经营项目有三:一是代售从上海、无锡、泰州等地买来的金银饰品;二是制作一些工艺不太复杂的金银饰品,比如戒指、手环、项圈、手镯、脚镯等;三是来料加工改制,比如一个银项圈改制成一副手镯脚镯等。店门面只有两间。一间陈列金银饰品,由一个整天笑容满面的账房王先生负责接待顾客,收款付物。一间是作坊,一个师傅带一个年轻的学徒兼杂工。师傅姓马,从泰州聘请过来的,是家传的手艺人,五十多岁,除了夏天,他都戴着一顶黑色的瓜皮帽,穿一件浅灰色的长布衫。加工金银饰品时,他坐在一个高高的板凳上,上体前倾,伏在一张光滑明亮、一尘不染的长方形案台上,手拿一把银白色的小手锤,在一个巴掌大一点的铁砧子上轻轻敲打着,发出“的的”“的的”的声音。
周庄镇西临澛汀河,南通泰州,北达兴化,是一个繁华的集镇,周围四乡八村的人都喜欢到此来买东西,因而我家首饰店的生意很好。服务态度也很好。接待顾客时,如果是男性,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账房王先生都笑呵呵地先敬上一支当时很风行的“老刀牌”香烟(当时大部分人抽旱烟或水烟)。售出的饰品先用一块象征喜庆的红绸子仔细包好,再装进一个精美的首饰盒里。顾客走时,账房王先生都扬一扬右手,道一声“请走好,欢迎下次再来”。每当接受来料加工和付货时,账房王先生都从柜台下面拿出一个叫戥子的特制小秤——秤盘直径只有十公分左右,像个小碟子,秤杆也只比吃饭用的筷子稍长稍粗一点——让顾客仔细看清斤两,好放心。
周庄地形是长条状,东西长南北窄,一条长约二百米、用麻条石铺成的街道纵贯周庄东西。庄东头、西头各有一家铁匠铺,一家姓孙,一家姓丁,其名字不详,庄上人都习惯称呼为“孙铁匠”“丁铁匠”。
孙铁匠有个孙子叫孙家安,和我是周庄小学同班同学。我上学放学都经过孙家铁铺,下午放学时和孙家安同路,顺便拢到孙家铁铺那儿玩会儿。铁铺一边搁着一块又长又宽的木板,摆放着镰刀、铁锹、锄头等农具,火钳、铁铲、菜刀等一些生活用品,还有巴钉、牛头钉、枣核钉之类用来打家具或修木船用的小铁器。一边堆放着从铁炉里掏出来的烧过的煤渣。孙家安下午放学回来的任务就是蹲在煤渣堆旁,用一把小火钳拨弄着煤渣,把一些还没有完全烧透的煤渣挑出来,可继续用。我也在一旁帮忙,那时学校不布置家庭作业,闲着也是闲着,偶尔还能挑到一些废弃的牛头钉、枣核钉、小铁块什么的,可以聚集起来换麦芽糖吃。
孙家安的爷爷和爸爸在打铁时,腰间都系一条蓝灰色的大围裙,围裙上布满了被铁花烧成的小洞眼,肩头上搭一条毛巾,夏天上身只穿一件用白土布做的背心。他爷爷一手执小锤,一手用一把钳子夹着一块烧红的铁,他爸爸抡大锤。小锤发出清脆的“叮”的声音,大锤发出沉闷的“当”的声音,你一锤我一锤,配合默契,“叮——当”“叮——当”的声音传得很远,而且富有节奏感,煞是好听。就这样,一块铁就神奇地变成了一把镰刀或一把铁锹。锻打好的铁还要立刻放到一个水盆里,“嗤”的一声,刹时冒出一股青烟,名曰淬火,经过淬火的铁件更加结实耐用。
打铁是个又苦又累的手艺,由于成年累月弯着腰劳作,孙家安的爷爷五十多岁背就驼了,他爸爸四十岁不到背也挺不直了,两条粗壮的手臂上可以看到许多紫褐色的小斑点,这是多年飞溅的铁花留下的烙印。整天在“叮叮”“当当”的打击声中度过,听觉也受到影响,跟人讲话时,嗓门特别大,生怕别人听不到,其实是自己听力下降了。
俗话说:世上三样苦,打铁、捕鱼、磨豆腐。打铁是三苦中的第一苦,的确是这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