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9 19:45:16 作者:□ 吴忠 来源:今日高邮
有一个年轻人问一个老人:“你一生都在读书,请问你最终得到了什么?”这个老人说:“好像什么也没得到。倒是失去了一些东西。我失去了肤浅、无知,失去了愤怒、纠结、狭隘、挑剔、指责、悲观、沮丧。”老人用“失去”回答了读书所能得到的东西。是的,读书可以使人豁达,读书可以慰藉心灵。生活的琐碎就像虱子一样爬满人生的锦袍,没有谁是事事如意的,没有谁是天天顺心的,但好在人可以读书,读书能让我们知道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书里面有人间四月,书里面有海棠未眠;书里面有风雪夜归的旅人,书里面有寒江独钓的渔翁。总之读书这件事,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变得短暂而又悠远,简单而又充实,平凡而又丰盈。
书海茫茫,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都去涉猎,那就需要做选择。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专业书籍要研究,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国内外公认的经典名著,它们像灯塔一样照亮人类社会前行的方向,应该作为我们读书的首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及国内茅盾文学奖等大奖的这些大作家们的作品,有着深邃的思想,很高的文学价值,应该作为我们的重点关注。大作家们的眼光要比我们平民大众敏锐得多,他们能看见常人看不见的很多东西,读他们的作品能使我们拓宽眼界,醍醐灌顶。而用于消遣的各类流行小说、碎片化网文等,大多没有什么营养价值,读这样的东西是“伪读书”,多读无益。
读书分为精读和粗读(略读)。有的书必须精读,像《红楼梦》这样的天作,每一句都值得细细玩味,读多少遍也不嫌多。好书那么多,都去精读不可能,时间也不允许,所以就有了粗读。不过我个人不喜欢粗读,宁可少读一点,也不粗读,因为粗读让我感觉不到什么读书的乐趣,同吃东西不咀嚼而直接咽下去的感觉一样。我最喜欢随手把书翻到某一页,然后选读其中几段,一句一句地分析着读,慢慢想象着书中的场景,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而不那么写,这真的很有乐趣。我从不给自己在读书数量上定什么目标,也不会被什么“人生必读”所绑架,总之不会为读书而读书。随性随喜,让我常常能读出书中的意味。
现代人好像都特别忙,没有时间来读书,其实即使有空闲也不愿意读,及时休闲娱乐要紧。很多人玩手机上瘾,眼睛看坏了也不管。有人把手机比喻成精神鸦片,很贴切。有责任感的专家呼吁人们多看书,少玩手机,却响应者寡。民众不是不知道常扒手机的危害,而是抵制娱乐的诱惑需要很大的自控力。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