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1 18:30:01 作者:□ 汪泰 来源:今日高邮
进入泉州地界,从高速列车上往外看,沿线,薄薄的红屋顶,一片片,一排排,一簇簇,清清爽爽,很是悦目。
泉州街头,多二三层小楼,楼檐有小动物雕像;红花,红灯笼,红屋顶,红墙面,还有许多店铺木质门窗表面露出的原木色,富有诗意的多层塔楼,充满着古老的气息;金鱼巷,花巷,西街,美不胜收,显示着当下的繁华。
古老的开元寺,承天寺,文庙,关岳庙,天后宫,清净寺(清真寺),清源山和老子像,两座大型博物馆……蕴含着厚重的历史。
汪曾祺先生曾说过:“一座佛教寺庙,犹如一座博物馆。”又说:“一个中小城市的寺庙,实际上就是一个美术馆。它同时又是一所公园。”确实如此。雕塑,壁画,建筑……由此派生出建筑、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的繁荣及发展,古庙宇教堂寺院也成了多种美学的研究源头,这是世界的共性。
泉州城里,印象深的是开元寺内的双石塔。开元寺,原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两座石塔,一东一西,以其沧桑的身形,向人们倾诉它远古的历史。东塔原名“镇国塔”,西塔原叫“仁寿塔”。两塔分别始建于唐(公元865年)和五代(公元916年),均遭遇火焚后以石塔重建于宋。两塔均为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花岗石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大的一对石塔。来到塔的脚下,抬头仰望塔身,一定会被两塔的美轮美奂所折服,所震撼。每层塔身的每一面,有人物浮雕像,栩栩如生,比例得当,温和似菩萨,凶煞如金刚,夸张而不失真,盔甲甲片如鳞,衣纹顺柔舒畅;树木花草,鸟兽鱼虫,祥云万物,叙说着古老的宗教与世俗的故事,显示着宋朝年间石刻的艺术水准。因没有照相术与现实主义的绘画术,古中国缺少人物肖像的留传,这些浮雕上的人像,圆润,丰腴,慈祥,庄严,凶煞,给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人的面容,拉近了不同年代人的距离。似觉得,上面的每尊雕像,又何尝不是依着匠人的父母兄妹、周边亲人的模样儿一凿一凿刻出来的,这才是匠人心中的神。
塔身中花岗岩石头的仿木卯榫结构,在没有现代化切割磨削工具的宋代,让你难以想象这成千上万块大小不一的石材,是工匠们用手中最简单的工具,凿、刻、磨出来的;四十多米高的塔身,相当于如今的十多层楼高,在没有现代化起重设备的宋代又是一个怎样的艰难。特别是两塔经历过多次大地震而屹立于今,体现了它合理的力学结构和高超的建筑技艺。在它的面前,所能感受到的,除了庄严还是庄严,这份古老而神圣的庄严,使人由衷钦佩古人的智慧。环视塔身,每块石头表面历经千年风雨显现出的苍凉古色,还有伴在它们身旁的苍绿繁茂的千年菩提树告诉我们,这就是历史,是你看得见摸得着的千年史、文明史,在它们的面前,一切都是过往。
看着两座古老的石塔,我想起了另两尊古塔。一座是山西应县木塔,建于辽宋年间,神奇之处是为纯木卯榫结构,全塔没用一根铁钉,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之木塔。应县木塔,是山西古老而神奇的圣物,连通了古今文明,给了人们无尽的想象。另一座是家乡高邮的古镇国寺塔,这座砖塔可算得上是高邮不多的古老文物之一了。塔为四面方形,被著名古建专家陈从周先生誉为“南方的大雁塔”。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