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9 19:16:16 作者:□ 汪凌 来源:今日高邮
小时候,小画书(连环画)曾经是我至亲至爱的朋友。父亲在“文革”中去世后,母亲带着6个小孩生活,我们实在不敢有什么奢求。我唯一“乱花钱”之处,大概就是买小画书。
隔三差五上学前,母亲会掏出一分钱,让我买些吃食(可以买一块水果味硬糖,或买一小碟五香螺蛳,也可以买一串削去了皮、用竹签串好的四五个荸荠……)。我舍不得买“零嘴”,每次都把钱积攒起来,聚到一毛钱左右,就约上一两个最要好的朋友,兴高采烈地赶去新华书店,左比右挑,购回一本小画书(小画书的价格多是每本一角几分钱,便宜的七八分钱,最贵的有二角几分钱。当时,一笼六只大包子三角二分钱。),大家轮流阅读,其乐无穷。日积月累,我手中的小画书越来越多,鼎盛时期大约有150多本,凑合着可以开个小书店了,很使小伙伴们眼热。因此,那时候,在我身边,常常聚拢着许多小朋友。因为“知识渊博”,我俨然成为了东头街上一些小孩之中的“头头”,被他们找着、追着、求着讲故事,让我尝到了“有文化”的甜头,虚荣心得到一定的满足。
当然,读小画书最多的地方,当数距汪曾祺故居不远处的陈姓老人的租书摊上。他准备了几条长板凳和十几只独凳子,小心地取下每本小画书的封面,贴在用牛皮纸做的书套上。我们三天两头就会跑过去,花一分钱,可以挑选一本小画书,坐下来看,厚一点的书或特别有意思的书则要付二分钱(我感觉很贵,很心疼)。记不清有多少次,放学后完成了家庭作业,我们就会跑去“泡”书,直至天色渐渐黑透,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那儿。
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小画书就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之一。像《红灯记》《沙家浜》《鸡毛信》《小兵张嘎》《看不见的战线》《战友》《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这些小画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主人公的崇高精神和浩然正气,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真、善、美的种子。
时间匆匆流逝,我已到了“夕阳红”时期,但从童年起养成的爱读书的习惯,至今未改。只是在生活中,小画书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一种新的收藏项目已然兴起多年——收集、珍藏各种旧小画书,这不免使人平添几分惆怅和感慨。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