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枪声之后 ——解析汪曾祺小说《陈小手》

2024-03-07 18:59:16    作者:□ 陆忠场    来源:今日高邮

1983年8月,汪曾祺应约创作了小说《故里三陈》,“三陈”包括《陈小手》《陈四》《陈泥鳅》,刊于同年9月的《人民文学》。当年10月的《新华文摘》选载了两篇:《陈小手》《陈四》。《陈小手》用常规方法讲述中国故事。先从地方风俗和“请老娘”(接生婆)写起,然后是人物出场,介绍医生“陈小手”名称的由来、代步的白马以及陈小手的高超医术和优秀医德,再叙他为军阀团长太太接生后,被一枪击落马下。这一枪,突然却不突兀,既在意料之外又为逻辑使然;这一枪,成为经典圭臬的点睛之笔,传世之作结尾的艺术留白,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思索余地。

特立与鄙夷。受封建思想束缚,旧社会的男性助产士、男性妇产科医生,是受人鄙视的职业。陈小手天马行空,特立独行,“破戒”了,学了干了,且干得响当当。“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般女人的手还更柔软细嫩。他专能治难产,横生、倒生,都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据说因为他的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妇很多痛苦。”为了接生、救人,陈小手特地饲养一匹白马,不管昼夜,随喊随来,拍马铃响即到,手到母安子落。平安接生后,不计较收费,给多少算多少。就这么一位德技双馨的仁医,却不被社会待见。“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大户人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请他的。”“同行的医生,看内科的、看外科的,都看不起陈小手,认为他不是医生。”

封建思想、陈规陋习、职业歧视的软刀子,有意无意地“封杀”“围剿”陈小手。事物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变的永远是变化和创新,当下和未来都需要敬业、创新、仁爱、奉献的陈小手。

小手与白马。陈小手在旧制度、旧观念的风雨中特立独行。他有孤独有温馨,有陪伴有价值。中小户人家,接生之初也是先请接生婆不请陈小手的。无论是中小户还是大户人家,当接生婆们遇有难题、束手无策、母子垂危的关头,最后一招就是:“去请陈小手吧。”陈小手有白马作代步和陪伴。汪曾祺爱屋及乌,既爱陈小手也爱他的白马。“这匹马浑身雪白,无一根杂毛,是一匹走马。据懂马的行家说,这马走的脚步是‘野鸡柳子’,又快又细又匀。”陈小手肩背药(器具)箱,跨着白马,身怀绝技,悬壶济世,一个神医的形象跃然纸上。“正在呻吟惨叫的产妇听到他的马脖子上的銮铃的声音,立刻就安定了一些。”惨叫声终止了,产房里“安定”的生命状态,是对陈小手的真切期待和最高奖赏,也是他在无情的社会里得到的温馨和慰藉。白马是美的,骑马的人美的,人与马融为一体,人和马都对社会是有付出、价值和贡献的。那个社会的观念和制度容不得闯与变、善与美,容不得思想解放、破戒创新,容不得新人、新观念、新事物。陈小手和白马敌不过世俗的“暗手”、军阀的黑手、旧制度的利爪、旧观念的围剿。悲剧终究发生了,唾沫星子淹死人,军阀枪子打死人。人毙了,马散了,美没了。

卑微与邪恶。陈小手是汪曾祺塑造和钟爱的人物,他思想解放,谦逊低调,敬业执着,善解难题,与人为善,不计报酬,真的是很吃苦很努力也很谦卑。“听到哇的一声,孩子落地了。陈小手满头大汗,走了出来,对这家的男主人拱拱手:‘恭喜恭喜!母子平安!’”

“陈小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掏出来了。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至于主家给他红纸里的酬金,陈小手接过来看也不看,装进口袋里,道声“得罪”,出门上马,奔着下一位生死挣扎的产妇而去。他随叫随到,“满头大汗”,“筋疲力尽”,担着责任来,完成使命去,“活人多矣”,避免了多少“一尸两命”的悲剧发生。就这么一位卑微、生动的小人物,就这么一位有绝技有价值有成就的医生,在救了军阀团长太太和婴儿之后,则因“摸了”他女人的邪恶逻辑,被团长一枪毙命。军阀团长的邪恶举动、罪恶子弹,是他本人的一贯恶行所为,还是旧观念、旧制度所致,以及是否要改变旧观念、推翻旧制度等,作者留白,没有交待,让读者去思考、想象和补白。

思想与逻辑。《陈小手》语言经典,思想深邃,结构严谨,逻辑科学。小说中展现的“三独特”确实十分独特(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思索、独特的感悟),小说的思想性政治性极浓,没有一点点所谓淡化政治的影子,说《陈小手》是一部艺术性极强的政治小说,也未尝不可。偷袭陈小手的枪声,给人们留下许多深刻的思考:“活人多矣”的人为什么不能活?救人生命的人为什么被灭杀?救人生命的人为什么不能自救、不能被人救?边读边想,悲悯感、沉重感、沉痛感油然而生,挥之不去。悲戚之余,是叹息、观望和无奈,还是改良、变革和革命。《陈小手》的字里行间,显现着鲁迅先生关于看客心态、满纸吃人、救救孩子(救救人)的思想,体现了鲁迅先生关于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诊断。

《陈小手》好像写的是奇人,其实是凡人;似乎讲的是轶事,实际上是常事,寓意和表达的也是常理。在叙事方法上,朴实中见雕琢,平淡中见深刻,沉稳中见奇崛,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思想感悟。我们在当今社会也能看到、悟到一些“陈小手”现象,由此就能体会到:这是汪曾祺以回忆蕴含政治、以历史观照现实、以琐事透视人性、以和谐潜藏深刻、以揭穿传送小温的高明之处。小说《陈小手》成为经典传世之作,陈小手的形象持久活跃在读者的眼前,不断启迪和提升人们对于闯与试、善与美、爱与恨、变革与创新、意识与制度、正义与邪恶的认知,更加坚定了人们对中国文化、文学的自信。小说里的那一声枪响,在如今和未来的时空里依然余音不绝。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