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四季有饼

2024-03-18 18:46:39    作者:□ 蔡明    来源:今日高邮

立夏日一过,天气渐渐热起来,瞅准一个大晴天,母亲就从杂什小屋角落处翻找出石磨子,把上下两块掀分开后,小心地一步一步把它们挪到庭院里。先用小秫秸扫帚扫去灰尘,再用清水一遍遍冲洗,最后又找来干净的抹布把磨子上下接碰咬啮的纹齿擦几遍,移放在太阳下暴晒。阳光明灿灿的,映在石磨上放出耀眼的光,如同我们喜滋滋的心情一样。石磨是哪年来我家的,我不知道,只晓得是外婆家留下的。它在我们家待的时间比我早。我很喜欢它,因为每年的记忆告诉我,母亲要给我们馋嘴的孩子做饼吃了。每每这个时候,我们大些的孩子都会上前帮忙,小的在一边看着嚷着,嘴角处小酒窝一漾一漾的。

母亲要给我们做的是米饭饼,得用竹箩淘洗好二三斤籼米,晾干七八成、带点潮湿就可开磨了。磨子在两条长凳上搁平,左手抓米,从上磨的圆柱形直洞缓缓推下去,右手握住磨子一侧伸出来的直角竖把,顺时针一圈圈摇动,拌着轰轰的沉闷声,碎米粉就被碾压出来了,顺着下磨一周的槽道,在出口处用大瓦盆装好,倒入当晚的剩粥发酵,加几粒糖精粉,搅上几圈,盖上木盖,第二天就可做饼了。做饼时,锅先烧热,四周箍点油,用小碗舀匀米粉浆往锅里倒,越到锅底越厚实。灶膛火要对住锅脐烧,一会儿饼铲出锅了,正面白白的密密的小孔冒着热气,背面焦黄的油亮的透着香味,很快就被我们带着烫、三五口吞到肚里去,五脏六腑无一处不熨帖。

夏去秋来天转凉了,母亲就给我们换做酥头饼,仍用剩粥发酵,发酵时间似乎长了些,有时一天还不够,但搅和的却是麦面了。做酥头饼是一大整块面团搁在锅里做来,要文火慢慢翻烤,烤成褐黄色,才有浓浓的香味。出锅后,用刀切成几块,厚实实的,有劲道,能熬饿,但太伤油。母亲做完饼,总要拿过油瓶看几眼,脸上显现的尽是无奈的神色。

等到雪花飘飞起来,冬至日、小年夜、春节、元宵就接踵而至了,要应节日时令,母亲早早地就准备起来,淘洗好二三十斤糯米,到附近农人家去舂碓。父亲在外地工作,已有十岁多的我们就干起了家务活,让两手担在横木上,一只脚去蹬碓的长木,借杠杆力,让另一头长杵圆木先翘后下朝石臼里的米堆砸去,而母亲则用细眼的筛子去筛石臼里舀出来的米粉。昏黄的灯光下,竹匾里的粉面慢慢堆积成一片白色的云朵。做饼了,锅要烧热,饼才贴得住,还得不时翻动。几个孩子都抢着用铲子去翻,似乎比烧灶膛火更显能耐,也让母亲歇会儿捶捶腰。舂好的糯米面晒干后,也是春节做大圆子的好食材。

早春二月,雨沛风劲,肥硕的荠菜、嫩嫩的豌豆苗可作饼子馅料了,母亲就鼓励我们几个孩子去采野荠菜、剪豌豆苗,揣在糯米饼里,咬一口齿颊芳香,满嘴鲜美。葱蒜绿油油地往上蹿,母亲就割来一把把小葱切成碎末,撒在新做的麦面煎饼上。这种饼,有葱油咸味的,也有芝麻甜味的,母亲隔些日子换着做。蒜叶呢,则在水煮黏烧饼、麦煎饼的大碗里漂浮着,散发着清香。

就这样,在满怀爱心又心灵手巧的母亲养育呵护下,我们一年四季都有饼,时饥时饱地度过了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