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1 18:26:48 作者:□ 韦志宝 来源:今日高邮
正月初五下午,我正在外地办事,接到家里电话,泰州一位九十高龄的老人携全家来拜访老父亲,随车带来了好多礼物。我一怔,父亲离世15年了,居然还有朋友惦记?会不会搞错了?为了慎重起见,我让家里人请对方接电话。电话那边传来一位中年人的声音,他自我介绍是那位老人的儿子,因为老人年事已高,身体不是太好,而且听力不行,只好由他代为接电话。通过对方陈述,我才了解到父亲和那位老人以前并不相识,他们之间非亲非故。既然非亲非故,时隔这么多年,是什么原因让那位老人突然来访呢?
据老人的儿子讲,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父亲在石化系统工作时,有次到泰州某化工企业走访,对那位老人有过一次帮助,由此得到单位分配的房子,改变了蜗居的窘境,令他至今难以忘怀。带着感恩之心,那位老人一直想来看望我父亲,苦于没有联系方式。2024年春节前,城南新区一位干部到泰州出差,老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向这位干部打听我父亲的近况,更为巧合的是这位干部是我堂姐夫,因而老人知道了我家固定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期间,老人多次拨打电话,每次都是我妈妈接听,她岁数大了,听不清楚对方讲什么;堂姐夫也没有告诉我曾经有人打听我父亲这件事情。没有联系到我,老人既着急又无奈,便直接来高邮,而我还不能接待他们,确实少了礼节。因此,我赶忙向老人的儿子致歉,并请他们稍微休憩一下,立即朝家里赶。
当我到家时,他们已经离开了。看到一堆礼物,我有些茫然,不知如何处置。这些礼物是那位老人赠予我父亲的,进而惠及到我。按照父亲生前的一贯做法,如果我贸然收下,显然违背了他老人家“不收礼”的规矩。如果直接退回,路途远且不谈,还辜负了那位老人的好意和心愿,真是进退两难。我粗略地估算这些礼物并折算成金额,试图以微信转账方式退回。便通过查找固定电话显示的号码,联系老人的儿子,希望与他加个微信。对方好像知道我的心思,居然没有同意。我只能将这些礼物暂时收下。
清明前节,我前往父亲的墓地祭祀,特地带上了那位老人赠予的部分礼物,期许了却那位老人对我父亲感恩的心愿,更是我对父亲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思。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