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5 17:35:54 作者:□ 李涛 来源:今日高邮
清明节前的一个半夜里,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爷爷去世了。我懵了一下,心想着半个月前虽然病危了一次,但送去医院治疗后已经好转了些,更何况当天上午我刚带着孩子回去看望过,他还能坐着看电视。临走前,我提醒爷爷不要久坐,要站起来动动,他还跟我点点头回应。不曾想,这竟是最后一面。其实说到底,是我自己觉得爷爷不会那么轻易离开,而事实上,他终究已经是一位87岁高龄的老人了。
开始的几天,只觉得悲伤。直到忙完所有该忙的后事,静下心来,点点滴滴的回忆就在不经意间涌上心头,心绪难以平静。
爷爷共有三个儿子,成家后都没有搬出去,几个小家庭在一个院子里共同生活了将近30年,彼此感情都很深厚。爷爷作为大家长,晚辈们也都很尊敬他。因为大家知道,爷爷年轻的时候很不容易。从我记事的曾祖父那代人开始,就是做棕绷床的手艺人。为了能让三个儿子成家,爷爷奶奶除了每天工作外,下班后还要做棕绷床来补贴家用,硬是靠着辛勤劳动,建起了一栋楼房。后来,小一辈们陆续出世,家里也越来越热闹。对于我们这些孙辈,在共同的生活中爷爷也教导了我们很多规矩,比如不准在墙上乱涂乱画、东西用完要归于原处、做事情要有耐心等等。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爷爷当时的眼神、语气和气场,多年后依然让我们记忆犹新。印象里,爷爷总是很严肃,儿子和孙辈们都有点怕他。连最调皮的堂妹,在他面前也不敢任性。甚至周边邻居的孩子只要不听话哭闹,他出场一个眼神就能震住。
爷爷其实是很喜欢孩子的,更多的只是不善于用语言表达。退休前,他是水泵厂的一名木模工,按图纸做模具,跟木头打了一辈子交道。也许是职业习惯导致,给人感觉是寡言少语的性格,但他一直用他自己的方式来满足孩子的快乐。有一次,我考了好成绩,他就用木头给我做了个陀螺,让家门口的小伙伴羡慕了很久;有阵子,他给家里的孩子每人做了一副乒乓球拍,让我们在家里有个自娱自乐的活动;小学时,学校要回家找个正方体和立方体去做学具,他二话不说拿来一根木料给我锯了两块,还细心地用砂纸打磨,确保木刺不伤手。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应该是泡澡,每周必不少于两次,常常在闷池里一呆就是个把小时。小时候,他经常带我一起去,让我帮他搓后背,然后为我搓。他力气很大,搓澡巾在他手里就像一个刨木料的刨子,而我就是他操作台上的木料,每次被他搓完澡,身上都像蜕了一层皮,生疼好几天。
爷爷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退休后还被单位返聘了好几年,直到年近70才真正离岗。由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身体一直很好。80岁生日时,已经骑不动自行车的他,还闹着要买辆电动三轮车,方便自己出行。大家一开始考虑到安全问题没有同意,他拿出了一贯的“余威”发了好几天的脾气,终究还是满足了他。天气好的时候,他就带着奶奶出来逛逛,看看城市的新变化。直到近几年,才逐渐不怎么出门,慢慢也离不开子女的照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清明假期最后一天的晚上,陪完奶奶从老家离开时,5岁的小女儿习惯性地跟各位长辈再见,却没有找到太爷的身影。她抬头问我:“太爷去哪里了?”我一时语塞。母亲哄骗她:“太爷到天上开飞机去了。”“哦,原来是这样啊。”她似懂非懂,并没有质疑这个答案,却仰头看着辽阔的星空,似乎在找寻那架所谓的飞机,身边的人顿时泪眼婆娑……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