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吴堡“三宝”

2024-05-06 18:07:35    作者:□ 蔡明    来源:今日高邮

吴堡是周山镇西南地的一个村,现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与标兵单位。在我市中北片很有些名气,甚至在更大的行政区域内,人们也耳熟能详。走进该村,楼屋整齐、田野成方、廊桥横跨、流水潺潺、民风淳朴、百业兴旺。其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吴堡就是名声显赫、人气爆棚的一方热土。而这,离不开吴堡曾经有过的“三宝”:大集、中学、地段医院。

吴堡因商铺而兴盛,历史上曾有酒家、茶馆、旅社、染坊、米粮店、布衣庄、医药所、竹木行、帮船队、理发亭、银匠铺、杂货居、洗浴室、老虎灶、熏烧摊、民信局、风水屋等近二百家。自然成市的光景,一时颇有“小苏州”之雅称,至民国初期慢慢衍成为十天四大集的规模。后来,日寇侵略高邮城乡,吴堡也遭到烧杀抢掠,人员死伤惨重,屋舍焚烧一空,集镇元气大伤。解放后,吴堡才慢慢恢复生机,由合作社到大队再到1958年周山公社在此设立,吴堡大集又渐渐形成,来赶集的能有几千人,有所重现当年的繁华景象,甚至还添加了一些新行当,农具生产资料、猪牛羊市场开始出现。至上世纪六十年代,虽公社北迁,但吴堡作为当地的经济中心没有改变,集市上官方还增设了金融点。

除了经济上得到政府扶持外,文化教育上吴堡也一直被当作地域基层单位加以重视。1958年,高邮县吴堡初级中学建立,1968年吴堡完全中学设置。笔者那时在吴堡读初高中,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生活。中学建在村中一块空地上,被两条河流自然间隔,且三面环水。清晨,同学们在操场出操,喇叭声、口号声响彻整个村落,有“沙场秋点兵”的震撼;早饭时,因食堂西门隔河对着大集,同学们三三两两地端着饭碗,与赶早集的人“相看两不厌”;午饭时光,赶集的乡人散场了,他们边招呼边划着木船过河来,送些吃用物品给子弟,“意恐迟迟归”;晚上自习课,各班若在唱歌排戏,村里儿童妇女会扒在门窗处看得叽叽喳喳、眉飞色舞,“吴质不眠倚桂树”,很晚都不愿回家……中学的设立,一批批学子进进出出,给当地带来了人气与灵气、动力与活力、物流与信息流,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1969年,地段医院在中学南边开建。规模不小,有一百多间用房,有五十多名从泰州与高邮下派的医护人员,他们医术精湛,服务态度好,四乡八里的农民群众奔走相告,来吴堡看病。院领导一再强调,要以最大的热诚与高明的技术给百姓治病。随着一个个病人治疗出院,院部锦旗多得没处挂。病人临出院前,病患及家属找到医护人员含泪告别,要送上自家的农副产品及还生着蛋的老母鸡,表示一份心意,医生们想躲避拒绝都没门,磨破嘴皮也不顶用。

这就是吴堡当年的“三宝”。其实要说“宝”,还有中学北端的地段变电所,班车可直达高邮、扬州的汽车站,以及银行、粮站、供销社、邮局等。这些“宝物”加合在一起,在吴堡这个四乡交界的地方,一时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