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外 婆

2024-05-27 19:25:16    作者:□ 刘冬梅    来源:今日高邮

外婆是出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人。

民国时期,战乱频仍,高邮虽地处江南水乡,日子也不见得好过。

外婆娘家母亲生育了子女十个,那样的年代,养育这么多的子女,还个个都活了,也算是老外婆老外公能耐了。

外婆是她母亲的老来子,到了这时候,老外婆老外公自己已然没什么能力照拂女儿了。

大抵那个年代的人都很质朴,老外婆虽年岁大了,不大管事,可外婆在哥哥姐姐们的携带下,还是养成了坚毅朴素的性格。

记得外婆曾经笑着回忆那段娘家的日子,都是美好,不管困苦的还是玩乐的。

尤其,外婆说,她小时候,家里日子难过,一到了过年过节,大哥哥和小哥哥就会带着她这个小妹妹出门去挨家挨店地“送麒麟”。

她没说她那时候小,这么一路的“送麒麟”有多累,也不说她十分羡慕别家的孩子串门走亲戚逛街,她只笑呵呵地说着她当时吉祥话说得有多好,比哥哥们多得了多少赏钱。

乐观大概是外婆与身俱来的品质。

在日本没有侵华之前,江南水乡的日子还是比别处好过的,即使老外婆家有这么多孩子,勤劳些、灵活些还是能混个温饱的。

可惜,到了一九三七年后,全国的形势都紧张了起来,日子也渐渐地更不好过了。

外婆此时已经是大孩子了,十几岁的她想着减轻家里的负担,胆战心惊地随着同乡去了大上海。

那是家时髦的理发店,店主缺一个洗头烧饭的小伙计。

外婆是个整洁的人,长相俊秀,逢人一脸笑,店主待她倒也不刻薄,客人们也喜欢伶俐干净的女孩子。渐渐地外婆站稳了脚跟,适应了繁华都市的生活。

那段日子,大抵也不是特别舒服的,外婆有时候说起来,也有些怅然。毕竟,上海早就沦陷,日本人遍地都是,见了日本人都得客气卑谦,这是外婆无法忍受却又必须忍受的事。

外婆挣了钱,并不惦记自己穿好吃好,只月月往家寄。老外婆靠着外婆的月钱,日子总算是又撑下来了。

为此,外婆内心是激动的,毕竟能帮助家里、帮助妈妈,是她能力的体现。

慢慢地外婆长到该出嫁的年岁,她没有好高骛远地强硬留在繁华的都市,而是听话地回了老家。

老外婆千挑万选地给外婆择了户家底还可以的手艺人家,小伙子是个挑着担子帮人染布的,顺带着也卖布,收入一般般,到底比种地赁地的人家强些。

要说这户人家也还不错,家也不算特别远,可那个年代,高邮和扬州隔着条条水路,来往也不是太方便。

外婆是个温和的人,即使嫌弃有些远,也没反抗,顺着老外婆的心意,嫁了。

那时候的扬州城也很繁华热闹,不过,外婆嫁的这户人家,并不在城里,而是在和扬州城隔着条河的镇子上。

刚嫁过去的时候,公公婆婆待她倒也好,她在家中伺候公婆,丈夫出门做生意,有时候一走就是好些日子,外婆从无怨言。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外公心忧国家,决心抗日,偷偷地参加了新四军。外婆一个女人家担起了家庭的重担,那时候,她公公已经去世了,婆婆忧心儿子也病了。外婆护理着重病卧床的婆婆,一直到婆婆去世,还卖了唯一的金耳环,替婆婆料理了后事。

后来抗战胜利了,外公回了趟家,外婆的日子显见得好了起来,还生下了两人的长女。

又过了几年,外公转业到了地方,外婆以为这样的日子将会持久到白头。然而,外婆命途坎坷,在我妈妈还在她肚子里的时候,外公另觅了新欢。

大概这段日子十分辛酸,外婆从来没同我们这些孩子说过,我还是听妈妈后来说的。

当时,外公或许还有良心,并没想抛弃外婆,可是新欢不许。一边是糟糠一边是新欢,另外还有前程。几番博弈下,外婆率先放弃了,离了婚,放过了外公。

后来的我们一直不理解,外婆为什么就放弃了,难道还顾念着外公的前程?毕竟新欢拿外公的前程威胁。可外公犯了大错,外婆还顾念着外公,就太过伟大了。

离开了外公的外婆,身边带着五岁大的长女,肚子里还怀着我妈妈,那段日子,我无法想象,她是如何挨过来的。

可外婆没忌讳这些苦难,她时常笑着对我们说,如今的日子好过呀,她那时候日子艰难,带着大女儿一路逃难似的,从扬州走回了高邮。路上饿肚子是常有的,口渴了,池塘里的水喝喝,脸上脏了,路边的小水窝就能撩了水洗洗。

这么一路到了娘家,娘家妈妈爸爸早就不在了,日子艰难的农家,突然多了几口人,是不能安稳过下去的。

好在,外婆的三姐姐三姐夫家的日子好些,接收了外婆娘儿几个,外婆才安稳了下来。

后来,三姨外婆又给外婆介绍了后来的外公,那时候妈妈已经三岁了。

大概是早年吃了太多的苦,外婆在生下舅舅不久,身体弱了下来。后来的外公家没有公婆,却有小姑子小叔子。外婆几年的劳累,小姑子小叔子长大了,没变得体贴,反而处处为难外婆。尤其是出嫁的小姑子,外婆身体不好,她没有怜惜,而是冷言冷语。好在外婆是个心宽的,并不以为意。

这些不如意的事情,外婆没对我们孩子说过,都是回忆往昔的时候,妈妈说的。

有一次,妈妈说到教养的时候,感慨道:“你外婆虽然没有接受学校的教育,骨子里却有着中国人的古朴。”

我好奇地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妈妈回忆道:“我有一次在路上捡到了一个银项圈,回家被你外婆看见了,立马逼着我去还,可我又不知道是谁的,只好领着你外婆去捡到东西的地方。那边正好有户人家,外婆没见到丢东西的人,便将这项圈从人家的狗洞扔进去了。”

我听了这话,简直遗憾得很,要知道那时候银项圈还是值钱的,卖了换钱,不是能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吗?

妈妈知道我的想法,笑了笑,说外婆不许不劳而获,更不许占别人的便宜。

这就我的外婆,她没有高深的大道理,只守着规矩,本本分分做人。

都说好人有好报,可是,常年劳累的外婆又病倒了,这病还来势汹汹。

回想当初,妈妈虽心有余悸,可也特别骄傲地说:“幸亏我养了好些鹅,正好卖了给你外婆看病,不然,她很难好的。”

我听了,心疼外婆的同时,也感叹她将自己的坚韧品质传给了下一代。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