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两段难忘的经历

2024-06-13 20:23:42    作者:□ 黄安良    来源:今日高邮

人们常把部队比喻为“大熔炉”“大学校",不少人颇为好奇:说她是大熔炉,那究竟能锻炼出人的哪些良好行为?说她是大学校,那又能培养出人的什么优秀品质?我想说说自己两段亲身经历,或许能帮你悟出其中之道,明白其中之理,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第一段经历是当兵第二年的事。我所在是一支驻守舟山群岛的海防部队,濒临公海直面台湾扼守沪杭,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叫嚣,我部在苦练精兵准备打仗的同时,加强了国防工程的施工,高强度的训练和繁重的施工使得官兵们的体力消耗很大。时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铁瑛同志是我部老政委,出于对官兵们的关爱,于1979年初批示,将位于钱塘江畔萧山县(今杭州市萧山区)区域内的一片约2000亩沿江滩涂临时划给我部用于新建一个农场,以增加粮食和鱼肉蛋禽等副食品的保障。几个月后我营便奉命开赴那里,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平整土地、开挖沟渠、疏通水系、垒堤建闸等前期基础性工程。记得那年7月烈日当空酷暑难耐,驻地周边杂草丛生,蚊子满天飞、老鼠遍地跑,加之饮水又苦又涩,自然环境十分艰苦。作为报道员的我则更加辛苦,白天随官兵手挖肩挑一起劳动,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已是腰酸背痛筋骨散架,而到了夜晚则更加难熬,新闻稿件注重时效,唯有挑灯夜战。夜幕降临之时,劳累了一天的官兵洗漱完毕,美美地坐在二楼走廊的小马扎上看着电视。我则一个人紧闭门窗并用厚厚的军用雨衣当窗帘(用来遮挡灯光以防外射,影响窗外战友的观看放果),光着上身并事先准备好井水、毛巾放入床下用以降温和擦身,钻进蚊帐斟词酌句、认真推敲,并以最快的速度形成稿件(或整理好相关素材备用),以便赶上次日一早发往新闻单位。这样的场景不是隔三差五,更不是偶尔为之,而是几乎每天。那段时日我是又黑又瘦疲惫不堪,而且是在无硬性规定(比如每月要发稿用稿多少篇)又无人监督情况下,不舍弃不放弃,不言苦不喊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半年时间里共有10多篇新闻稿分别被《解放军报》《人民前线》《浙江日报》及浙江电台等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也正是由于这些,年终我个人荣立了三等功,并为两年后报考军区新闻班创造了必备条件。

第二段经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与个人前途命运密切相关的两项重大改革,引发全军数百万官兵高度关注。一项是不再从士兵中直接提干,基层军官全部改由从军队院校毕业学员中任命;另一项是从严控制入党人数,一般控制在兵员总数的20%以内。我是1978年3月入伍的,此时刚好是当兵的第三个年头,当过兵的人都知道,这时段算是入党、提干的关键期。对我这个已是入党培养对象和干部苗子(师政治部已派员来邮做了外调),又是从农村入伍的人来说,失落和打击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得益于部队日常的思想教育和润物无声的政治氛围,此时政治上的清醒与信念上的坚定使我很快转过弯来。两项改革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利于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咱大头兵一个,想那么多干啥?静下心来多写几篇新闻稿才是正事。即使在部队入不了党、提不了干,将来回地方凭借这一技之长,到新闻单位应聘个记者、编辑什么的也好。

说来也巧,第二年初(也就是当兵的第四个年头)我顺利地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悬着的心算是放下了一半。谁知到了年底又有好消息传来,原南京军区面对新闻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实际,报经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决定在全区报道骨干中择优选拔30名战士学员,经半年时间的专业培训、部队实习,考核合格者提干后充实新闻干部队伍。时任团宣传股长的顾建新把这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我,再三叮嘱抓住机遇,认真准备力争考上。他还把我从营报道组调至宣传股,并安排了单人房间供学习休息。至此算是进入了复习备考状态,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种新的挑战与压力。虽说是复习迎考,但属于单独设考、录取,不同于全军的统考,既没有复习大纲又没有重点范围更无人辅导,看什么书做哪些题全凭个人感觉和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严格自律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记得刚开始那个把月还很自觉,起床复习休息按时按点,时间一长便有点单调乏味,渐渐松散下来。此时,“严格自律”四个字给我敲响了警钟。作为一名战士,应该时刻严于律己。我一改前几天松散状态,自觉坚持按时作息,即便有时因要完成当日复习计划熬夜了,次日军号一响定按时起床。大院内每周两次放映露天电影,是官兵们难得的娱乐项目。我克制自己,独自一人坐在桌前心无旁骛认真复习,从未观看。就这样熬到7月底,我走进考场并顺利过关,从而在人生旅途迈上一个新起点。

这两段经历至今已40余年,回想起来依然心存感激。若不是军营生活的砺炼,一名普通的社会青年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年轻人去当兵肯定是个无悔的选择。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