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18:48:14 作者:□ 夏俊山 来源:今日高邮
炎炎夏日,去城中游泳池,只见池子里人头攒动,水花不断,怎么看都像是一口下满饺子的大锅。在这口“大锅”里,还能找到当年游泳的感觉吗?思绪霎时把我带回到少年时代。
那时,乡亲们都是沿河而居。每到夏日,门外的沟河便是天然的游泳池。我学游泳,起步就在门外的清水河。乡村孩子没有五颜六色的游泳圈,我和小伙伴们有的带脚盆,有的带澡桶,有的带木板……不管什么,只要有足够的浮力,都有可能被大人扔进小河,让我们抓住学游泳。
我学游泳,先是俯伏在浅水里,手撑靠岸的泥土,两条腿伸直了拍打水面,几天后,改为双手抓着脚盆游,逐渐转为一只手抓脚盆,一只手划水,再尝试放开脚盆,手脚并用,在浅水区向着河岸猛游,又几天后,终于渐入佳境。没有老师指导的我们,就这样学会了游泳。缺乏规范的训练,我们游泳的姿势几乎都是狗爬式。
沿河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处淘米取水的码头,木头搭的。跳水,这里可以作为平台。我们常爬上码头,用手沾点河水,轻轻地拍拍胸脯,然后一个个鱼跃入水,一时间,河里像炸开了锅。泡在水里的人了,我们就玩打水仗。一伙野小子分成两队,互相用手掌推水,推起的波浪越高、越准,越有可能获胜。一波又一波的浪头,打在脸上,呛入嘴里,较弱的一方就会四处逃窜。还有一种游戏是抓特务。谁当特务,石头剪刀布,划拳确定。游戏开始后,只见水花四溅,特务像一条大鱼在前面逃窜,一群小子后面猛追,眼看要抓住了,特务猛地下潜,等冒出头来,已在大家背后,于是分头再追。更有顽皮的伙伴爬到岸边树上,观察特务从哪儿冒头,然后一个鱼跃直扑过去。特务猝不及防,被抓住了。有的不愿就擒,双方就在水中扭成一团,交替占据上风。河岸边青青的芦苇或开花的野草,有时也成了我们玩乐的道具。有人折一段芦苇或野草,头一埋,屁股向上一翻,潜入水底,把芦苇扎在河床上,大家接着潜水,谁先找到算谁赢。
潜水的寻物的游戏玩多了,我练出了捞鱼摸虾的本领,当然,顺带也捞河蚌。一次在水底一个凹坑,摸到一条比菜刀还大的鱼。那鱼不动,我抓牢了迅速往岸边游,就在离水的瞬间,鱼突然挣扎,刺伤了我的中指。上岸后才看清,这是一条鳜鱼,身体有黑斑,背鳍张开有刺。这种鱼味道很美,被它刺伤很疼。我尝到了美味,但手指疼了好几天。
乡村的炎夏,几乎天天有人泡在清水河。在河中玩够了,游累了,我们常坐在河边的码头上休息。这时,斜阳照在水淋淋的身上,泛着柔柔的光。水里胆大的小鱼游过来,吻咬我垂放在水里的双脚,酥酥的,痒痒的,低头去捞,它又溜走了。不远处,有翠鸟掠过水面,把乡村的小河衬托得有声有色。
时光无声,岁月如流。如今,城里人游泳几乎都选择游泳馆。那里有教练、救生员以及眼镜、救生圈等装备。有限的空间,大家下饺子似的聚在一起,能有我们当年游泳的乐趣吗?据说,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形态叫“原生态”。那么,当年我们游泳的场景,就是“原生态游泳”啊!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