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白云一片寄深情 ——小记段春娟与“汪曾祺热”

2024-06-20 18:10:56    作者:□ 金实秋    来源:今日高邮

2012年,我曾在《点击作家中的“汪迷”》一文中写到段春娟:几乎所有的“汪迷”手头都有她编的书,可以说,她既是“汪迷”,也是扩大“汪迷”阵容、拓展汪曾祺作品影响的一位有功之臣。

段春娟从2005年始,陆续策划选编出版了五本分类的汪曾祺作品集——《五味》《文与画》《说戏》《谈师友》《人间草木》。2017年,又推出了《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汪曾祺的知交黄裳先生对这几个选本大加赞赏,说出版社“做了一件好事”,还风趣地说:“把曾祺细切零卖了,好在曾祺厚实,可以分排骨、后腿……零卖,而且‘作料’加得不错,……我有曾祺的全集,但少翻动,不如这些‘零售’本,方便且有趣。”这几本书后都有段春娟撰写的侧重于导读的编读记,正如徐强先生所说,她的编读记“对相关专题做翔实评述并揭橥文章背后的人格亮点,既是有感而作、自我抒发,也为读者提供了可靠的阅读地图”。

为了编好这几本书,段春娟可谓是“一汪情深”,全力以赴。就以《五味》的插图为例吧,除几幅汪老的书画作品外,她特地翻阅了《中国美术全集》《三百六十行图集》《野菜谱》等大部头书,才选配了称心如意的插图,使《五味》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既有品位又有市场,更赢得了读者一片叫好。那时的段春娟刚三十出头,却已在“汪迷”中有相当的知名度。青年作家毕亮坦言,段春娟是他读汪曾祺的引路人之一,就是读了她策划、责编的那几本书,他才进入汪曾祺的文学世界的。2021年,毕亮在浙江古籍出版社推出了《如看草花:读汪曾祺》,上面引述他的话,就在这本书中。

2007年5月,段春娟与张秋红联手主编了《你好,汪曾祺》,并赶在汪曾祺先生逝世十周年之前出版发行。这是第一本纪念汪曾祺的专集,书中收集了黄裳、巫宁坤、杨毓珉、马识途、宗璞、林斤澜、邓友梅、王安忆、铁凝、贾平凹、陆建华等人的文章,从多个视角和不同层面向读者展示了真实而亲切的汪曾祺,也为了解、研究汪曾祺提供了丰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中国作协召开的纪念汪曾祺逝世十周年座谈会上,应邀出席座谈会的高邮代表陈其昌特地把这本书带到北京,分送给林斤澜、铁凝等作家,受到了与会同志的充分好评。

次年,我选编的纪念汪曾祺的专集在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应我之请,段春娟撰写了《他是教人幸福呀——读汪曾祺》一文。她对汪曾祺的理解远超一般读者的认识,她写道,汪曾祺“用一支笔创造出了一个充满善意和温情的世界。也可以说他对人性、对生活的审美化观照、解读与再现正表达了他的理想——那是他虽经磨难却永存心底的渴望与梦想所在。心迹斑斑,可感可触,汪曾祺的人文情怀正体现在这里”。

如果说编辑出版汪曾祺作品是段春娟的本分工作的话,那么,她对汪曾祺及其作品的研究则完全属业余,是出于对汪先生的敬仰和其作品的喜好。除那几篇编读记之外,段春娟陆陆续续写了多篇具有研究性质且有学术价值的文章,诸如《汪曾祺的几方闲章》《汪曾祺书单》《彩云散兮——汪曾祺与杨毓珉》《他的小说混合着美丽与悲凉——汪曾祺笔下的鲁迅》《那些久久不散的美——读汪曾祺〈昆明的雨〉》等,独辟蹊径,别具慧眼,在《光明日报》《名作欣赏》等报刊发表后,迅速在“汪迷”读者群中广为传阅,甚至成了热门话题。

2020年,段春娟将她这十余年来所撰写的有关汪曾祺的文章结集出版,书名曰《读汪记》。此书于2021年1月于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段春娟在2020年3月14日写就《后记》,《后记》的最后两行是——感谢百岁的汪曾祺先生,毫无疑问,他的文字滋养了我,影响了我。这些年来边读边记,遂有了这些文字,是为“读汪记”。

段春娟家中的书橱,整整齐齐地排满了百余本汪老的各种文集和选本,还有汪曾祺作品赏析和汪曾祺研究的多种资料。她说,这些年来所读过的书,汪曾祺列于首位,有的文章虽已读过数遍,却常读常新,总有收获。在汪曾祺百年诞辰之际,段春娟写了《长留小温在人间》一文,刊在《中国教育报》上,在她看来,汪先生的文字就像新鲜的空气,对身心都有滋养,她视汪曾祺的作品为“人生修养书和美学课”。其微信名“白云一片”也源自汪曾祺,“汪迷”朋友们会不时地看到她发送的关于汪曾祺的资讯。倾心为“汪曾祺热”助燃升温,已成为她自觉的使命和岁月的乐章。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