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东大街的篾匠

2024-07-07 17:05:35    作者:□ 姚维儒    来源:今日高邮

东大街过去有四家篾匠,分别是祝家、邵家、郑家和沈家。祝家位于东大街大沟巷首的西侧,不止一个弟兄从事篾匠手艺,其后代大都有出息,不乏从政从商和科研工作的成功人士;邵家位于炼阳观东边小巷子里面;郑家在东大街中段,汪德大粮店西边,坐北朝南,有个儿子叫郑恒山;沈家在夏家烧饼店西边,他家有个哑巴女儿。这些篾匠除常年做竹制用品外,还为蛋行做外销蛋品的蛋篓子,为炕坊做装苗鸡、苗鸭和苗鹅的黄篮,这几家篾匠当数祝家做得最好,沈家后来居上,规模超过了其他几家。

篾匠通常都是心灵手巧之人,通过灵巧的双手,编制出大家喜欢使用的日常竹制用品。现如今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的进展以及塑料制品的普及,传统手工篾匠越来越少。现在高邮人恐怕只晓得北门大街承志桥西侧搭建的篾匠铺,两位师傅整天埋头在编制竹器,后来就剩汪师傅了。汪师傅到了退休年龄,又多做了几年,就关门歇业,这个篾匠铺后来被拆除了。

篾匠工具有篾刀、小锯、小凿、小钻等。篾刀长,刀背宽厚,握在手里显得很重实,砍大件离不开它。一把锃亮的篾刀将一根几米长的竹竿逢中划破,伴随着竹节“嚓、嚓、嚓”的清脆响声,竹竿瞬间竟被均匀地一分为二。篾匠还有一个工具叫度篾齿,它是一把铁制的小刀,一面有一道特制的小槽,柔软的竹篾从小槽中穿过,同时流出一丝丝松软的竹花来。度篾齿分大中小号,不同竹片采用不同型号。我曾与汪篾匠聊过天,他说篾匠手艺从砍、锯、切、剖、拉、撬、削、编、织、磨,基本功样样都要扎实。做篾匠很辛苦,还赚不了大钱,社会地位不高,别人说起来都称“小篾匠”。篾匠没有一双好手,特别是到了冬天,干燥裂口,用橡皮膏药贴了也无济于事,钻心地疼。

竹子最外面一层带表皮的叫篾青,不带表皮的叫篾黄。篾黄远不如篾青结实,经常接触水的淘箩、筛子等通常都用篾青,晒糯米粉的大扁也必须是篾青的,篾青制品比篾黄的要贵得多。编篾席最能体现手艺的高低,篾片消薄、细长、光洁,要编出不一样的花纹图案,看上去高档、精美,做好一张竹席要四五天工夫。由于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的竹席都非常漂亮,还好折叠。

俗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过去农村学篾匠手艺的人不少,许多残疾人将学篾匠作为首选,记得1965年我们下乡支农的庄子上,有个篾匠就是跛脚。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