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渠边的水车

2024-07-11 19:14:54    作者:□ 韦志宝    来源:今日高邮

我家在运河脚下,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水资源,土地肥沃,不仅盛产大麦、小麦,而且一段时期还种植过双季水稻。在那个机械化、电气化尚未普及的年代,水车是农田灌溉的主要工具。

每到农作物浇灌或者防汛排涝时节,一部部水车雨后春笋般地横卧在大大小小的渠堤旁。清晨,伴随着生产队长催促上工的哨子声,人们直奔水车而去,每部水车安排七八个人,分成两组,轮流踩车。为了提高出水效率,采取歇人不歇车的办法,在车轴的一头安装带有线团的旋转架作为计量工具,当线团从上侧全部移动到下侧时,将旋转架倒过来再插入车轴,持续从头开始计量。这个旋转架的设计颇具创新性,偷懒就得延时,省时必须出力,公平合理,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然而,在我记忆里,每次踩车时,三四个人都铆足干劲踩着水车的踏拐,水车的轮轴飞速转动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那清澈的河水很快滋润了一处处庄稼。他们丝毫没有偷懒的举动,计量用的旋转架如同虚设,倍感父辈们的勤劳与朴实。

与父辈们相比,我们则表现得非常地调皮。每每放学归来,经过水车旁,看到四下无人,便三五成群地爬上水车。由于个子不高,不能像大人借着水车上的毛竹横担攀援踩车,只能跟猴子似的用手吊着横担,脚很难接触到踏拐。于是,干脆用手扳,水居然被哗啦啦地扳进了田里,别提多高兴了。有时,我们利用水车作为交通工具,攀爬车槽,越过河渠,抄近路回家。不小心将车槽搞坏了,队长找上门来,惹得父母生气。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