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8 18:09:58 作者:□ 丁长林 来源:今日高邮
1965年夏,高邮接连下了十多天中到大雨。地面低凹地区临泽、川青、营南、周巷早已是一片汪洋,各种农作物淹没在水中。
面对灾情,县农机局排涝救灾责无旁贷。局长姚鸣九安排下属抗排站,出动24条排涝机泵船,进入上述4个乡镇,日夜开机排涝。由于受涝地区面较广,24条排涝机泵船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姚局长亲赴扬州黄金坝抗旱排涝站,请求增援。扬州随即派出38条60匹以上动力和32寸口径的大型机泵船,连夜赶赴高邮。
高邮和扬州一共62条排涝机泵船虽开足马力,连续作战两三天,但灾情没有多大改变,农作物仍淹没在水中。那些战斗在排涝第一线、日夜不停开机排水的机工们,早已疲劳万分。
排涝第三天,各机泵船柴油机所带的柴油都快要用完了。姚局长指示财供股购买40桶柴油,派我火速送到各排涝机泵船上。我接受任务后,家都没有回,就乘局里一条小轮船,连夜赶到受灾区,将所带的柴油一桶一桶送到各个排涝机泵船上。
就在我完成任务将要返回县城时,临泽区委和临泽乡两位领导干部拦住我说:“你不能走,得留下来督促机工,千万不能让他们停机睡觉。”领导的希望是真诚的,但人不是铁打的,一个人几天几夜不睡觉也不现实,要是一条抗排船上有两个机工就好了。对于他们的要求,我要请示局里。领导随即说:“这好办,农机局我们来打个招呼。”于是,我便留下了。农机局领导怕我一个人承担不了,又派了一位同志和我一道负责巡视各抽水机船的工作动态。
我们在巡视各条排涝船运行期间,全靠两条腿,行走在淹没到大腿的水中。同事不知从那儿找来两根竹棍,把一根给我说:“拿着测测水深。”
我们那时在农村工作,三顿全靠买了吃,根本没有什么招待。有一天中午我们实在饿了,就在营南镇一家小饭店每人吃了两只肉圆,算是美餐一顿。可就是这顿美餐出事了:不知是我们在水中行走多时受了凉,还是那肉圆不卫生,过了没多久,两人均拉了肚子,不得不到临泽卫生院吃药挂水。
我们在临泽排涝第一线,整整工作15天,在水中走遍4个乡镇。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