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5 17:34:02 作者:□ 丁鹤军 来源:今日高邮
不知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闲暇之余,我喜欢独自一人仰望天空,看云色如雪、云柔如水,看云阔如海、云动如烟。身在异乡为异客,天边飘过的朵朵云彩,一定有来自故乡的云。
故乡高邮,一座大运河畔的水乡小城,北靠淮河、南望长江,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史称江左名区、广陵首邑。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驿马驮着京城的风,邮船载着江南的雨,经此南北邮路上的水马重镇而过,传递着朝廷的旱涝急报、兵马军情,也传递着人间的情感和温度……
故乡高邮,水网纵横。古运河、大运河和高邮湖相交相汇,孕育了“一湖两河三堤”的美景。夕阳下的高邮湖,水光潋滟,云影斑驳。那一堤烟柳,一湖帆影,落霞飞鹭,渔舟唱晚,美不胜收。空濛的大运河从高邮城边汤汤流过,舟楫穿行。河中有岛,普渡桥廊亭相连;岛上有寺,静谧悠远、禅意盎然;寺内有塔,高高矗立、独秀水上。
荡漾的运河水,滋养了世世代代高邮人。因河而驿立,因驿而城兴。从运河东堤拾阶而下是南门大街,古老的盂城驿气势宏伟、巍然屹立。陆地驿马飞报,江河驿舟奋楫,盂城驿跨越时空的低语,穿透岁月的呢喃,隐隐传出马蹄嘚嘚的回响……
自古以来的高邮,斯文在兹、弦歌不辍,巨子大家灿若星河。裹挟着高邮水韵的泥土芬芳气息,流淌着高邮历史的风云变迁更迭,那个长情吟诵情若久长、岂在朝暮的淮海居士,让一曲《鹊桥仙》传唱千年,天下谁人不知;那个大器晚成、写出《受戒》《大淖记事》的可爱老头,开启了一代文学先河,半城烟火半城诗,世间何人不晓。
前人已逝,风流犹存,当年的文游台成了历代文人心中的风流之所在,如今的汪曾祺纪念馆更是文学爱好者朝圣的地方。文游台、汪曾祺纪念馆,两个地标性的文化符号,凝聚和汇集着千年来的情感和思考,散发着文学永久的韵味和无穷的魅力,醉人心扉,成为高邮这个“中国文学之乡”立高望远的精神高地。
锦绣高邮,鸥鹭翔集、稻香蟹肥的鱼米之乡,美食如画,滋味如诗。不识高邮人,先闻高邮蛋!一颗颗饱满的高邮双黄鸭蛋已然经成了高邮的代名词。客居太原久矣,年夜饭时,故乡的鸭蛋是必要的一盘凉菜,切半装盘,蛋白嫩滑,蛋黄红亮,流淌的油汁定格和凝聚着新春的富贵与喜庆。蒲包肉是高邮别出心裁的美食。用水乡随处可见的蒲草编织而成的小兜包裹肉馅,再用绳子拦腰系着蒸煮。出锅剥离的蒲包肉带着蒲草的印迹,中间一道凹痕显露,形似葫芦。蒲包肉那娇嫩的红色诱惑人心,会让你想起春深夏浅的丛丛蒲草摇曳在风中,会让你想起朵朵桃花含羞在枝头……贯通的河湖、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为高邮的独特风味奠定了充裕的食材。地上的菜,塘底的蟹,河中的虾,湖里的鱼,怎一个“鲜”字了得,这是大自然馈赠高邮的偏爱。漫步在高邮的大街小巷,香气四溢的美食是诱惑、是牵挂、是沉醉。
一朵朵不散的故乡云,是一团团心事,是一片片回望,是一缕缕怅然。沐浴暖阳,仰望天空,白鹤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耳边又飘拂过费翔充满思乡情感的歌: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