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运河堤边的树

2024-08-19 18:43:50    作者:□ 韦志宝    来源:今日高邮

炎炎烈日,骑行在运河堤上,两岸意杨高耸,绿树成荫,微风扑面而来,还有运河水带来的清爽感遍及全身。那遮天蔽日的树,那承载着参天树木的堤,那么清新,那么温馨。

过去,运河堤边没有意杨,更加没有景观树,而是以柳树、榆树居多,也有少许楝树、桑树、梧桐和一些藤木类的杂树。听大人们讲,柳树具有护堤功能,自隋朝开凿运河之初就不断在两岸种植,一直延续至今。运河大堤经受了历次特大洪水的考验,离不开柳树的呵护。榆树则因为不受周边环境影响,每到夏季长势旺盛,树荫浓密,材质较好,树叶可以作为饲料,而倍受人们的喜爱。

有了树木便有了护林人。江都与高邮界碑向北约一公里的运河脚下有一处小房屋,是护林人办公兼生活场所。护林人姓李,是个热心人,对周边的老百姓很客气。客气归客气,还是比较讲原则的。有一年初夏,我和爷爷到运河堤上抹榆树叶子用于喂猪,正好给老李发现了。他说,榆树正处于黄金生长期,抹掉树叶肯定会影响其成长,太可惜了。那次老李的劝阻,我们一无所获。当然,老李深知人们生活不易,只要不违反原则,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每逢秋冬季节,运河堤上落叶纷飞,附近的人们喜欢扫落叶用于烧大锅。他对扫落叶的行为并没有直接制止,只是不时地提醒人们,扫就是扫,千万不能掰树枝。我家堂哥也说老李的好。堂哥很勤劳,每每放学,总要去河堤上拾一两捆树枝背回家,有时攀爬到树上折断枯萎的树枝,老李也不计较,还不停地叮嘱,“注意安全,别滑下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不再上河堤抹树叶、扫落叶、拾树枝,护林人老李早已退休,运河脚下的小屋不知何时已拆除。

因为有了大树的遮挡,运河堤便成了孩子们的打卡地。每当夏季吃过午饭,我们找到一片阴凉处,将凉席往地面一铺,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午休后,更加有精力玩闹。有的三五成群地上树掏鸟窝,惹得鸟儿喳喳地叫,我们只顾自己快乐,一点也不体谅鸟儿的苦衷;有的则光着膀子,赤着双脚,跑到旁边的池塘里捉鱼摸虾,鱼虾没搞到,反而弄得浑身上下都是泥巴;也有装模作样写暑假作业的,看起来一本正经,实际上早已耐不住寂寞,终究还是加入到玩的行列。玩累了、出汗了、弄脏了,齐刷刷地、扑通扑通地跳进运河里,像一群放飞的野鸭子,激起阵阵浪花。

运河堤边的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逐步更新。运河脚下东侧沿线种植水杉,它通直挺拔,春夏之际叶色翠绿,入秋之后叶片金黄,成为运河边上一道靓丽风景线。之后,由于道路拓宽,堤坡上柳树、榆树被意杨替代,仅六七年时间,运河堤上一排排意杨林立,长长的枝条、肥肥的叶片,迎风沙沙作响。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运河堤边增加了榉树、桂树、玉兰、香樟、木棉、女贞等许多景观树,花朵一年四季交替开放,春色满堤,不断呈现出新气象、焕发出新活力。

我喜欢运河堤边的树,它们或高大挺拔,或婀娜多姿,无论春夏秋冬,始终坚如磐石,为我们遮风挡雨、护坡避险……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