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游文游台

2024-08-25 17:15:10    作者:□ 何秋华    来源:今日高邮

文游台的前身是泰山庙。北宋元丰年间(1084年),文坛巨擘苏东坡过高邮,与一代词宗秦少游及乡贤孙莘老、王定国相聚在泰山高台,饮酒论文。这一文人雅集,当地引以为傲,冠名文游台,以为纪念。

文游台始建于北宋,历经多次兴废、重建、修缮,特别是1980年以来,高邮政府斥资大力仿古兴建、修缮,已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园林艺术于一体,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来到文游台,首先看到的是高大雄伟的入口牌坊,上面镌刻着清代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王士祯题写的“古文游台”四个大字。

入口牌坊和里面的石拱桥、门厅、秦观塑像、盍簪堂,以及山顶上的“古文游台”,呈一轴线。一代词宗秦观的塑像,气概盖世,儒雅倜傥。盍簪堂里,有极其珍贵的《秦邮碑帖》。在东、西、北三面墙上镶嵌了二十八块碑刻。这是由清代著名金石家钱泳勾勒刻石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秦少游、赵孟頫、董其昌等书法名家的手迹。穿过盍簪堂,就到了“古文游台”。这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二层楼厅,雄伟庄严、富丽堂皇。

在文游台一楼,东西两壁镶嵌了《秦邮续帖》的上、下卷。二楼上有琴棋书画,楹联匾额,古朴典雅。这里就是苏东坡、秦少游、孙觉、王巩一起饮酒论文的地方,被称为真正的文游台。凭栏而望,高邮城尽收眼底。

除此之外,在大门门厅的西侧,还设有秦观纪念馆,里面有四个展厅:“少游志”“少游情”“少游赋”“少游行”,充分展示了秦观一生的才情和经历。

没想到,走出“古文游台”楼下的侧门,已然站在了山顶上。整个后山,林木遍布,绿草如茵。

古代挖土堆山,泰山周围低洼成河。小河通北澄子河,滚滚运河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小河,环抱整个文游台。小河碧波荡漾,黄石驳岸,垂柳成行,倒影在水中不停地晃动。河里的荷叶挺出水面,上面滚动着晶莹的水珠;花苞也渐渐地开放了,白色的,粉色的,微风吹过,阵阵清香。蝉声吱吱,鸟语喳喳,周围反倒显得格外幽静。

山顶有两条咖啡色的胶木栈道楼梯通往山下,蜿蜒曲折。有一条就落脚在苏东坡仰天独酌的塑像旁。不远处还有一尊苏东坡和秦观惜別的塑像。塑像周围,枫杨树黄色的花朵一串串地垂挂下来,宛如珠帘。

踏着竖瓦铺就、软如地毯的小道向西,便到“驿梅池”和建在河上的“古台芳榭”。正对驿梅池,有一条用黄石、鹅卵石筑成的小溪河床,从半山腰通下来。下雨时,山上的水会汇入溪床,撞击着大小不一的石头,发出不同的声音,潺潺地流入驿梅池。

回望后山,真山古树,碧水环流,荷香阵阵,凉风习习,一派旖旎的自然风光。

文游台的园林艺术,巧于通透,崇尚精美。通透意在借景,扩大视野。采用了漏窗、游廊、洞门等技法。西边临街的粉墙黛瓦围墙上,镶嵌了六十八扇漏窗。从外向里看,一窗一景,流水、小船、垂柳、亭台,甚至从长廊上的花瓶洞门里,看到假山雕塑、青翠的修竹、古铜紫色的游廓。真是未进文游台,先见园中景。园内的隔墙,也都有不同图案的漏窗,可以互相借景、观景。明清风格的游廊,两面敞开,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可以看到园内各个方向的亭台楼阁和树木、修竹等景色。园与园之间,洞门相通,别有洞天。站在“山抹微云”园的月洞门外,向西一直可以看到西边漏窗围墙外,先是“开门见山”(假山雕塑),再是游廊、小楼,直至小河和园外车水马龙的街景。这种通透的布局,尽显匠心。

淮堧名胜,名不虚传。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