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有关咸鸭蛋与高邮人的我

2024-10-07 17:02:45    作者:□ 王微    来源:今日高邮

天南地北地,我遇到过很多知道高邮的人,大约90%以上的第一个话题都是:哦,高邮咸鸭蛋!可能还会加一句:双黄蛋!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里说他不喜欢别人这么说,就像新疆人听到切糕、河南人听到井盖那样,咸鸭蛋对于那时的他来说是一种负面的联想:“好像我们那个穷地方只出鸭蛋似的……”我不是他那个时代的人,不能感同身受他的想法。我还是感觉比较庆幸,生为高邮人,最起码有这个话题可以避免初次见面的尴尬,很快热络地交谈起来。

回忆自己对高邮咸鸭蛋的感觉,小时候并没有那么特别深刻。那时候在鸭蛋上市的季节,天朦朦亮的中市口早市上,守在街边的乡下人将自家鸭棚里产的新鲜鸭蛋放在稻草铺好的篮或筐里售卖,青皮蛋壳很养眼,托在手上泛着柔和的光,在小孩子时我的记忆里,似乎把玩的意趣要比当作食物的愿望来得更浓,印象更深。

端午前,一般的家庭一定会买一篮子鸭蛋回家,用清水洗净,晾干。粗盐溶于水后,将黄泥搅拌成浓稠的泥浆。这黄泥有点讲究,一般是到乡下的农田里挖来的黄胶泥。那种仔细看会有亮晶晶的沙粒的黄泥,黄得纯粹、不含黑色。然后,将蛋在泥浆里一一滚过,糊满,一层层地叠在家里那只棕褐色的陶土粗制的歪口坛子里。坛子装满后,一般应该是用牛皮纸封口扎紧,不过那只坛子因为歪口而无法用绳线扎上,就在上面放一本书加几块红板砖压紧就行了,最后将坛子放在房间床后阴凉处,腌制两三个星期就可以开坛吃咸鸭蛋了。

那时因为没有机会吃到外地鸭蛋,没有比较,认为咸鸭蛋就应该是青皮红油,软弹的蛋白有淡淡的鲜咸味,口感一如汪老所描述的细腻,重要的是不能太咸,能白嘴吃,或就着焦糊味的稀饭。刚开坛时的咸鸭蛋口感是最好的,越往后越咸,也就越来越没有意思,纯粹是为了骗舌头下饭。

过去快乐的阈值似乎很低、很简单,就像刚开坛的鸭蛋的鲜,现在却再也不容易得到了。

后来出了高邮城才发现,就视觉味觉效果而言,全世界的鸭子下的只是“蛋”,但不能称之为“鸭蛋”。记忆中只有一次,在纽约法拉盛的中国城买到一种标着高邮产的好像叫金梅牌的咸鸭蛋,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回头赶紧多买了几盒去波士顿送人。大家吃了都说好,让下次再带一点去。很可惜,等到下一次时,没了。

今年春天,去纽约参加昆士10公里(Queens10k)跑步比赛,赛后跑群去法拉盛中餐馆聚餐,餐后出门在路边看到有卖咸鸭蛋的,个头不大,却是青皮的。尽管出门在外,对吃鸭蛋这个事没有任何奢望,仍然一下子就把口袋里的20美金全拿出来买了7只鸭蛋(真贵啊!)。同行的伙伴们不理解,我没和他们解释,因为,对过往的记忆是一种很个人的事,那团幽幽的青光也只能穿过人群在自己的眼中闪现,如同他乡遇故知,尽在不言中。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