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农中的菜蔬

2024-10-07 17:03:11    作者:□ 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入夏,界首农中搭了瓜架,黄瓜藤向上攀援,开了黄花;蚕豆、扁豆都开紫黑白色的蝴蝶花;豇豆开白花,闹嚷嚷的,一天一个样,能长得很高。成熟时候,嫩黄瓜带刺,清脆爽口。切片加食盐、糖、醋,再滴几滴麻油,凉拌,供教师佐餐。我有上报文教局的材料,请临泽中学朱延庆老师改稿,他说稍等。改了稿,青菜汤外增加了一盘韭菜炒鸡蛋,是那时难得的美味。

夏天冬瓜汤、瓠子汤是师生的主打菜。只是马春阳、陆文夫来农中看我,能干的炊事员晏四奶奶不知从哪儿买了两条活鲫鱼,外加西红柿炒鸡蛋、韭菜炒螺蛳肉。马老指着汤白味鲜的鲫鱼汤笑说:牛奶是它的孙子。陆文夫说:家乡全是旱谷,吃菜与你们不同样。

夏天的绿豆粥软糯清爽。丝瓜爬在土墙上,开的黄花鲜艳又闪眼,看上一眼,心如花开。丝瓜入口滑溜清香,配上荤腥,丝瓜炒肉丝,美食醉人。

秋冬天有山芋、芋头、胡萝卜,连胡萝卜缨子也吃,番瓜、茨菰全是师生主菜,烀番瓜加少量米是常态,使师生有清欢、甘甜之感。我的母亲和一个年青女子,茨菰加少量面粉做成的茨菰饼,也是师生所爱。二分钱一个,纯茨菰汤不要钱。苋菜箍闻着臭吃着香,吮吸起来像吃果冻。这是农民无它菜的佐食。临泽人将吃菜称为吃“咸”,真咸透了心。

在界首农中,茨菰田有三亩、芋头有沿河两亩,陈润宝校长调整一亩三分芝麻地,沿路边种植了向日葵。1961年下半年,收获了芝麻、葵花籽。晏四奶奶将芝麻晒干,去掉杂物,用大甑子锅烀熟。临时工老卞也来帮忙。在一口大缸里,用紫铜的球加柄,坐着不住地晃荡,油面渐成,满校飘香。待油层加厚,舀入瓶中,剩下的麻油渣拿去喂猪。腊月廿四,可以用油渣作馅心做连饭饼,给留守学校的人员吃。大家还可以分得一斤已炒好的葵花籽。

临泽农中庄园式教室西边,有三亩专用菜地。小青菜、“三月不老”大白菜、乌菜……“塌塌乌”最好,绿叶肥厚。青菜烧汤,如加上豆腐,就是美味。栽山芋,先做土垄,山芋苗按45度插入土中,收获时挖土便见。山芋可生吃,亦可烤熟吃。烤熟的山芋外皮微焦,山芋肉红,一人一个,食之香味长留味蕾。学校有山芋地窖,以备来年青黄不接。有大冬瓜10来斤重,躲在藤叶下。冬瓜汤可去暑热。焖芋头不一定是“九月九”。一个“芋头婆”重达3斤2两,从土中挖出,切片焖熟,充饥换味。茄子加青辣炒。熬番瓜暖胃温心。还有可口的茭白,剥皮、切片,加肉丝炒,一份0.15元,肉香茭白香兼有,是当时的美食。至于豇豆、安豆及安豆头,单炒亦可,加上羊肉片,就是当时的佳肴。在那个年代,吃各类菜蔬,佐食果腹第一,味道第二。农中是不会到镇上买菜的,自给自足,师生吃菜不交钱。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