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匆 匆

2024-10-28 19:11:07    作者:□ 谢文龙    来源:今日高邮

我在电话中对母亲说周六回去看她,母亲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地问道:“你真要回来吗?”问完,母亲又疑惑地问我怎么突然要回来,还说不是节假日,又没有特别的事情,回来干嘛?她和父亲身体都很好,如果我忙,就不要回来了,家里一切都好呢。母亲这样说,可我还是准备回去一趟,看看他们心里才放心。

距离上次回家看望他们已经四个多月,这期间父亲的两根手指头干活时还被轧断过。我寄过药品、营养品回去,也定期给他们打电话,尽管父亲的手指已经康复,心里依旧内疚不安。这四个月好像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就连孩子放暑假各种安排也是满满的,不是我没时间就是妻子和孩子有事,一直凑不齐一起回去一趟。每次给母亲打电话,问他们身体怎么样、生活怎么样,心里就在责备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回去一趟呢。

父母亲都已经70多岁,身体状况很好,生活也还不错。每次让他们过来跟我们共同生活,他们总是说来了会影响我们小家庭生活、影响孩子学习。我甚至“强制”他们过来生活一段时间,他们来了以后处处小心翼翼,生怕打扰到我们。母亲甚至说在老家习惯了,每天有老邻居说说话,心情还要舒畅些。听她这么说,我就不再坚持了。只好隔三差五地给他们打打电话、寄点生活用品,偶尔一家三口回去看看他们。

这次母亲听说我要回去,还以为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回,当听说只是我一个人回去时,她连忙坚决地说道:“你一个人就不要回来了,在家把我媳妇和孙子照顾好!”我告诉她,这次不开车,来回坐高铁。听我这么说,母亲更“生气”,连连阻止我的想法。

妻子非常支持我的决定,帮我订了车票,准备好带回去的物品,又把我送到了车站。周六一早,我在刚出发的高铁上给母亲打电话,她还在念叨着,“说了叫你不要回来、不要回来,你还是回来,你家里没有事啊。”一边“抱怨”,一边告诉我,父亲已经去镇上买菜了。

坐在风驰电掣的高铁上,心情焦急得不行,恨不得一步就跨到家门口。只有一小时十分钟的高铁路程,仍觉得特别漫长。

离家门口还有很远,就看到母亲站在那里张望,看得我眼睛都湿润了起来。一进家,母亲就“责怪”我又带东西回来,说着就去厨房端来了面条。我出发前已经吃过早饭,但还是坚持吃了起来,不想让母亲的操劳和付出体现不出“价值”。

母亲坐在我身边,跟我说着家长里短的话,有些是前面在电话里说过的,有些是第一次听说。我发现,第一次听说的事情都是不太好的事,或是日常往来开支等等。原来母亲在电话里都向我“报喜不报忧”,生怕我担心牵挂。我默默地听着,心口堵得慌。父母亲是不想让我为他们操心,更不想让我为他们在经济上付出。我问母亲,有时候手头紧张,为什么不告诉我?她说:“你们要还房贷,还要养孩子,负担重,我们还能苦,怎么让你们用钱呢?”听得我又是一阵难过。

吃过午饭,母亲让我去睡午觉,我说陪她到村头走走。走在乡间小路上,母亲就像一个讲解员,对我说着农田的事、村里的事,好像我是客人,第一次来这里一样。

走着说着,母亲突然问我晚上几点回去。我告诉她买了六点多的高铁票,到家七点半。母亲就问我还有没有早一点的车,让我改签,催我早回。当我改签到四点多钟的车票时,母亲脸上的表情又欢快了几分。

坐在回家的高铁上,想起与父母亲七个小时的匆匆相伴时光,既有几分满足,又有几分惭愧。要是我能一直陪在他们身边,那该多好啊!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