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16:45:59 作者:□ 张永锋 来源:今日高邮
每读《论语》,想见孔子风采,就不时想起六年前暑假到曲阜谒孔子墓之事。
那天从孔庙出来时正值中午,步行走到孔林已下午一点多。天气炎热,好在多云,又不时有风,不致太难受。看到万古长春坊后,不一会儿就来到孔林入口至圣林坊,经至圣林门楼,过洙水桥,就看到孔子墓墓门。
走过墓门,就来到孔子墓甬道。甬道两旁古柏林立,立有四对石仪,从南往北依次为望柱、文豹、甪端、翁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甪端,据《宋书·符瑞志》载:“甪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则奉书而至。”将甪端置于孔子墓甬道,既有孔子德高盖世、贤可比君之意,又象征孔子周游列国、传播治国之道的行为像甪端一样。走在甬道上,参天的古柏无言地诉说着孔林悠久的历史,而长长的甬道、两旁的石仪则显示出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未到孔子墓前,内心崇敬肃穆之感已油然而生。
过甬道后就来到享殿。享殿为单檐黄瓦歇山顶,是祭拜孔子时摆放礼器祭品和宣读祭文的地方。过了享殿,就进入孔子墓园,不远处就是孔子墓。孔子墓位于孔林中偏南地段,东面为其子孔鲤墓,南面为其孙孔伋墓,有携子抱孙之意,墓葬布局颇为讲究。《孔氏祖庭广记》云:“孔子冢去城一里,茔冢百亩,北广十步,东西三十步,高一丈二尺。”今孔子墓封土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呈椭圆形。墓前有两座石碑,前碑高,后碑矮。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书“宣圣墓”。墓碑前有石供案,石供案上有游人放的鲜花、葡萄、桃子等,石供案东西两边有砖砌花棂围墙,石供案前有石制香炉、拜台等,石制香炉旁边铁架上摆放着鲜花。墓前两边有两行古柏,一边四棵,愈显苍翠。
孔子墓青草丛生,游人众多,有跟团的,有三五成群的,学生最多,但都没有大声喧哗的,游人多而不乱。墓前有卖鲜花的,游人可以给孔子墓献鲜花。墓前有一工作人员,游人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用古礼祭拜孔子,墓前不时有人祭拜。有一个小男孩,蹲着,拿纸笔认真地记着笔记,让我感触很深。孔子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离我们很遥远,可他的墓就在眼前,又好像离我们很近。这个小男孩应该是读过《论语》的,当他从书中了解了孔子,又来到孔子墓前参观,对孔子的认识会更加真切——这既是一种幸运,又是一种幸福。
孔子墓西侧是当年子贡庐墓处,有房屋三间,房前有一碑,题为“子贡庐墓处”。孔子去世后,众弟子为其守墓三年,三年期满,子贡哀思未尽,又为孔子守墓三年,可见子贡对孔子感情之深!子贡曾说:“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孔子对子贡感情也很深。孔子晚年经历丧子之痛,得意弟子颜渊、子路等人也先后离世。有一天子贡去看望病重的孔子,孔子一看到子贡,就对子贡说:“赐,汝来何其晚也?”七天后孔子就去世了。进入孔子墓园,门内东侧有一棵相传为子贡所植的楷树,历经沧桑,遭遇两次雷火,今只剩一段木桩,但仍可以让我们遥想两千多年前孔子和子贡的师生情深。
孔鲤墓东南方,路的东边,从北往南依次是宋真宗驻跸亭、康熙驻跸亭、乾隆驻跸亭。宋真宗驻跸亭为纪念真宗拜孔子墓而建,亭建在三层石阶之上,为绿琉璃瓦歇山顶,南面设门,北面设墙,东、西两面设格窗,门、窗为红色,给人庄严肃穆之感,亭内立有“宋真宗驻跸亭”碑。康熙驻跸亭和乾隆驻跸亭建造格局一样,跟宋真宗驻跸亭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在于建在四层台阶之上,为黄琉璃瓦歇山顶。乾隆驻跸亭内北墙悬挂一块御制诗木牌,上有诗云:“宫墙亲释奠,林墓此重来。地辟天开处,泗南洙北隈。春鸣仙乐鸟,冬绿石碑苔。教泽垂千古,泰山终未颓。”可见乾隆对孔子的尊崇。
孔子虽非帝王,但殊荣胜过很多帝王。明代戴璟有诗言:“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士大夫百姓,来此祭拜者不可胜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谒孔子墓,让我了却了心中夙愿,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礼。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