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2 19:25:33 作者:□ 张爱芳 来源:今日高邮
按导航指引到达目的地后,并没有一眼就看到赛珍珠故居。询问后方知就在前面不远的山坡上。山并不高,拾级而上,被绿树覆盖的建筑物忽地呈现在眼前,伴随而来的还有清脆、灵动、跳跃的鸟鸣。
率先迎接我们的是赛珍珠纪念馆。二层楼的平顶灰砖建筑,窗户顶部砖红色的拱形宽边上又镶嵌了一条白色的窄边,外墙的灰砖边缘处也镶了窄窄的白边,宛如化了淡妆的女子,温婉、恬静又素雅。
进得馆内,正对大门的墙上中英文结合简介了赛珍珠的生平。一旁的白色塑像让我们看到一位宽额头、大眼睛、高鼻梁的西方美女。抬眼,两面墙上蓝色的大字分别题写着周恩来和尼克松对赛珍珠的评价。一句“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凸显了赛珍珠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周总理亦赞她为“中国人民的朋友”。
向里走,一幅幅照片和文字展示了赛珍珠的生活轨迹。幼时、童年、少女、中年,一幅幅照片自然书写了她的成长经历。我惊叹,老天怎么可以这么偏爱一位女子,赐予她无可挑剔的美,既有西方人的面部立体感,又有东方女子的面部圆润感。我想,来参观的怕不仅仅是我一位女性持有如此的羡慕吧。
二楼的一格橱柜里陈列着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奖章,古铜色的奖章只比五角的硬币大一点点,丝毫不起眼。多格橱柜里陈列着赛珍珠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墙体上张贴着主要作品的封面及简介。最显眼的是其获诺贝尔文学奖著作的七种封面组合。英文题目的封面底色背景刻印着中国特色的图案:仕女、祥云、莲花、如意,和具有中国特点的紫色、绿色、蓝色。土黄色的《大地》海报醒目地呈现着中国农村的生活背景:推着独轮车拉着牛的劳动者埋头向前走着。“大地”两字遒劲有力,一旁的男子仰笑着,既像西方男子又像中国古代男子,三行大写的英文词语才让观者惊觉:这原来是一位美国女子的著作。纪念馆的志愿者不失时机地给我们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美国许多募捐者就是因为看了《大地》后了解中国,才慷慨解囊的;美国有位名叫玛丽的人曾来天津儿童福利院领养孤女,原因是她早在12岁时就读了赛珍珠的《大地》。
紧邻赛珍珠纪念馆的赛珍珠故居还原了她曾经生活过的家庭原貌。赛珍珠的卧室简洁干净,门后衣架上挂着一件她生前穿过的旗袍,足以显示她喜欢中国服饰,深爱中国文化。难能可贵的是,故居还保存着赛珍珠的乳母王妈的卧室。卧室里的一尊观音像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勤劳善良本分的中国农村妇女,她恪守职责,尽忠尽善。据故居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在赛珍珠很小的时候,王妈经常给她唱童谣、讲民间故事和观音普渡众生的故事。难怪赛珍珠说:“我最早的小说知识,关于怎样叙述故事和怎样写故事,都是在中国学到的。王妈之于赛珍珠俨然莫言的母亲之于莫言的影响啊。
下山,回望,绿树繁密,将赛珍珠故居遮掩得看不见一丝痕迹。然而,赛珍珠的名字却熠熠生辉,不仅仅是在镇江大地上。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