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孔子卓越的施政才能

2024-12-12 19:26:29    作者:□ 姚正安    来源:今日高邮

在孔子的职业生涯中,主要是教书和做官,即使是流亡在外,没有停止教学活动,也没有停止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

孔子做官很晚,时间也不长,五十一岁走马上任,五十五岁周游列国,真正做官的时间只有短短四年,在每一个岗位上的时间都很短。

司马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介绍的:“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司马迁只是介绍了孔子的职务演变,至于任内做了什么,做得怎样,鲜有涉猎。

司马迁是晚于孔子三百多年的人物,他所写作的《史记·孔子世家》,大多取材于《论语》《春秋》等先秦著作,因此,要全面了解孔子,仅仅读《史记》是不够的。

孔子每任一职,都颇有建树。

在中都宰任上,孔子“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途),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四方之诸侯则焉”。(《孔子家语·相鲁第一》)

孔子建立“养生送死之节”,即生有保障、死有安葬制度,提倡按照年龄大小吃不同的食物,根据能力大小承担不同的任务,男女走路各走一边,在道路上遗失的东西没有人捡到据为己有,器物不求浮华雕饰,殡葬制度也进行了改革,提倡薄葬,不浪费木材,不占用耕地。

不用说两千年前,就依今天的眼光看,除了“男女别涂”,哪一项措施是落后的呢?

难怪,“一年,四方皆则之”,也就是说仅仅实施了一年,周边的各诸侯国都纷纷效法。

鲁定公看出了孔子不凡的管理能力,一年后,就直接从地方提拔到中央,连升了几级真说不好,当上管理土地的小司空(小司空或许是司空的副手,因为当时鲁国有司空一职,而且是由三桓世袭的)。

在小司空任上,孔子“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孔子家语·相鲁第一》)

孔子在其位谋其政,职责是管理土地,就做土地的事。他按照土地的性质把土地分成五类:山林、川泽、丘陵、坟衍(肥沃平旷的土地)、原隰(广平低湿之地),引导民众按照不同类型的土地,种植不同的植物,结果“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各种作物都种植在适宜的环境里,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长)。

孔子时代,人类赖农牧以生存,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整理好了,作物丰收了,经济才能快速发展,百姓的生活也才能得到更好的改善。

孔子“别五土之性”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效果多好,影响多大,史书上没有确记,但可从侧面推测之。孔子的工作业绩得到鲁国高层的充分认可,在小司空任上时间很短,又提拔为司法部门的主官大司寇,跻身卿大夫行列。

孔子在大司寇任上之所为,可圈可点者多多,拣重要的说。

治理社会秩序是司法部门的重点工作,孔子做了什么,倒是没有记载,但有效果显示,仅仅到任三个月,鲁国社会秩序就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孔子家语·相鲁第一》介绍:“初,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有公慎氏者,妻淫不制。有慎溃氏,奢侈逾法。鲁之鬻六畜者,饰之储价。及孔子之为政也,则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越境而徙。三月,则鬻牛马者不储价,卖羊豚者不加饰,男女行者别其涂,道不拾遗。男尚忠信,女尚贞顺。四方客至于邑者,不求有司,皆如归焉。”说的是,鲁国在孔子任大司寇前,风气不好,社会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男盗女娼现象严重。孔子只治理了三个月,市场买卖公平,特别是人的品质迅速提升,男子崇尚忠信,女子崇尚贞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地来到鲁国的客商,不需要求助于主管商旅的官员帮忙,都像到家一样地安全方便。宾至如归,就是孔子营造的营商环境,也是这个成语的出处。

《孔子家语》还说孔子“由小司空为鲁大司寇,设法而不用,无奸民”。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虽然设立了法律条文,但是由于社会秩序良好,也派不上用场,社会上也没有犯法的奸民。

有人要问,孔子到底采取了什么妙计,能在短期内达到如此奇异的效果。史上虽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但从孔子为政理念上可以揣测到,孔子一定是重礼重德,辅之以法,加强民众的道德建设,提高个体的法律遵从和道德依归。

在大司寇任上,孔子还做了两件足以彪炳史册、辉映千秋的大事。一是参与并主导了齐鲁夹谷之会,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挫败了强齐凌弱的阴谋,迫使齐国退回侵占鲁国的土地,取得了以弱胜强的外交胜利,鲁定公为此扬眉吐气,鲁国在诸侯间名声大振。另一件是堕三都。鲁国到鲁定公早已是“陪臣执国命”,国家大权掌握在“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即三大家族手中,他们不仅有博大的封地、有私人武装,还有各自的私家城邑,严重违背礼制和国家安全。孔子提出了堕三都的计划,得到鲁定公的同意,于公元前498年秋季派子路执行,郈城和费城相继被毁,不料,毁成城时,遭到三家的联合抵抗,堕三都功败垂成。孔子也因此与三大家族结下了梁子。

此事后不久,鲁定公和执政者季桓子中了齐国的离间计,接受齐国的贿赂,收下了齐国赠送的美女和彩马,竟然多日不理朝政。年终郊祭时,应该分给大夫们祭肉,而孔子没有。这实际上是季桓子免除了孔子的职务,把孔子挤出了管理者队伍。无可奈何之下,孔子开始了十四年流亡之旅。

十四年里,孔子到过多个诸侯国,向当国者宣传自己的仁政思想,可是,诸侯割据、战火连绵的当下,有谁听得下孔子的言说。

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家语·在厄第二十》)

颜回说:“老师的道太广大了,天下也不能容纳。虽然如此,您还是竭力推行。世人不用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您何必为此忧虑呢?不被容纳,才看出您是君子。”

这不是颜回对老师的安慰,也不是学生对老师的奉承。后来的史实表明,颜回说得对。孔子卓越的施政才能和业绩,记录在历史里;孔子治国理政的伟大思想,一直为后世铭记和运用。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