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6 20:03:27 作者:□ 佟道庆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农历十月十八是我九十岁生日。病后初愈行动不便,但心态平和精气神在,便低调处理不事张扬,不少老领导、老朋友老同事均未邀请。三个儿女在邮城汇富金陵办了桌丰盛美满的寿宴,四代同堂齐聚一厅,无比喜庆欢乐。
九十春秋弹指一挥,岁月有痕终生难忘。
1966年我三十岁,正逢文革潮起,破四旧两次抄家。1970年全家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7年我已过了四十岁,从卫生局转进计生委。1980年初时来运转冬去春来,泰州市委来人当面宣读平反决定,恢复一切正常生活。市领导先后三次送我外出学习培训,即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和国家计生委联办的人口科学讲习班和省市计生委主任培训班,受益匪浅,为计生实践打下较好基础。
我五十岁时出版第一本专著《人口诗话》,当时因患传染型肝炎,在家隔离治疗,期间完成18万字书稿。先是华东优秀期刊《婚育之友》杂志开辟《人口诗话》专栏,每月一篇;后由省计生委交南京大学出版社出书。由国家计生委副主任周伯萍先生写序,一版印刷8000册。这本书出版后市文联给了创作奖,后又获江苏省七五期间人口科学二等奖,很感欣慰。又同省人口研究所同行合作出版一本《江苏人口和计划生育》(24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六十岁,省计生委宣教处送我一幅老寿星中堂表示祝贺,至今仍挂在客厅。期间先后将已发表的一些散文隨笔串联成册,出版《忍冬集》《运河灯影》等。又结合计生工作实际,撰写发表20余篇人口科学方面论文,其中有一篇论文还走出国门。
1996年底,按规定退休。市委文中免去我行政职务,又另外发文任命我为高邮市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退休后又工作6年,2002年底才彻底退出。
从事计生工作以来,感谢各级领导关爱,先后获得全国、省和扬州市政府颁发的计生先进工作者荣誉。1998年高邮市计生协会还被评选为全国100个先进县(市丿,我受邀进京领奖。当我胸戴大红花、手持人民大会堂请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先进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灯光灿烂的东大厅,聆听国家领导人致词的时候,心情不平静。想当年身背沉重政治包袱下放劳动的是我,如今来人民大会堂登台受奖的还是我,人未变,姓名未变,老党员未变,只是时代变了。
我八十岁生日时,高邮市政协联谊会为年龄八十岁的4位老委员举办祝寿活动。新老主席和政协机关领导全到场,主席宣读祝寿词,赠送奖品,拍集体照时将我们4名老委员安排中位。
我今年九十岁了,回望来路,当过兵,学的医,喜爱文学,干的是计生。当年我从卫生调到计生时,职业已定型。主业是计生,副业是搞点文学写作。这样的职业组合,我不后悔。主业做得很认真,副业也很努力,生活很充实,特别是业余码字,学到不少文学知识,结交很多朋友,也收获了一些读者赠给我的小温暖,直到如今。
2024年春忽患脑梗,扬州治疗好转后转入高邮市中医院康复科。一日我坐在轮椅上等待针灸治疗,一位医师手持患者病历站在我前面看了我一会,突然说:你叫佟道庆,是作家,我读过你文章!次日我在病房挂水,又有一位护士来我床前认我,说佟先生祝福你健康,再写文章。
又一次我去缴自来水费,柜台后一位女士接过我递去的缴费卡,反复看后说,我读过你写的散文,写新疆的一些散文很喜欢,做了剪报,见到你很高兴。
大约去年夏,老领导尤泽勇先生电话告诉我,一位泰州老友给他看一篇文章,其中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泰州有位名叫佟道庆的,散文写得很好。尤先生的电话让我立即想起,南京挚友凌援宁不久前将刚读过的一本新书寄给我,书名《泰州先生》,作者是一位泰州作家。书中有一节讲述现在泰州市海陵区文联主办的双月刊《花丛》杂志的前世今生,提及1963年前后泰州有佟道庆等五位文学爱好者业余创办文学杂志《花丛》的艰苦和文革中倍受磨难的往事。我在电话中对尤先生说:泰州的佟道庆,就是正同你通话的佟道庆啊。我们在电话中同声大笑。
九十寿宴结束了,我仍过着我的清净生活,继续吟唱自编的《夕阳老牛歌》:精气神在,声音依旧;家国亲情,心中全有;珍惜夕阳,共祝长寿……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