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走进老年大学

2024-12-19 18:09:40    作者:□ 王功林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老年大学像一颗隐匿在城区公园西侧的明珠,散发着宁静而优雅的光芒。它敞开胸怀,迎接每一位心怀热忱、渴望知识滋养的退休之人,如同一位宽厚慈祥的智者,无私地给予众人求知的养分。学校开设的课程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文史的深邃、诗词的婉约、音乐的灵动、摄影的光影……每一门都似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等待着人们去开启,去探索其中的奇妙天地。

退休的日子,我走进高邮老年大学诗词班,如轻舟驶向知识的海洋,为心灵觅一处宁静的港湾。

当秋日的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在诗词班的窗前,新的学期如期而至,宛如一场盛大的知识盛宴缓缓拉开帷幕。教室里,30多位学员齐聚一堂,环顾四周,那些早我踏入这片知识殿堂的身影——居瑞洲、薛建平、成永亮、金大中……往昔工作中的交集让我们并不陌生,似是久别重逢的老友,只需一个眼神,便能读懂彼此心中的欣喜与期待。

蒋成忠、李同义两位老师,是本地诗词学会熠熠生辉的双子星。李老师编印的《词律补充教材》,似一把精准的标尺,为我们这些在诗词格律之路上蹒跚学步的新人,丈量出前行的方向。他还不辞辛劳,为新学员寻来于海洲编著的《诗词曲律与写作技巧》,那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籍,恰似一艘艘坚固的小船,承载着我们在诗词的海洋中启航。李老师授课时,那温柔的语调,恰似春日里的阳光,暖暖地洒在我们心间,每一个知识点都被他用耐心与关爱细细包裹,缓缓递入我们手中。在那堂关于中华文化特产——楹联的课上,我们如同穿越千年,目睹后蜀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于卧室门上题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那一刻,开启了中国春联文化的先河。李老师精心收集的那些趣味对联,似一把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不同行业的大门,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领略到文字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奇妙魅力。

蒋老师精心编撰的《双调·新水令〈王妙妙死哭秦少游〉散套赏析》,宛如一座精心雕琢的艺术宝库,每一页都散发着古典诗词的醇厚韵味,引领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古人那细腻而深沉的情感世界。蒋老师讲学时,则似一位豪情万丈的侠客,拔剑四顾,将诗词中的壮志凌云、婉约情思一一剖析,每一个观点都掷地有声,直抵我们心灵深处。他还语重心长地为新学员讲解诗词之道,以自己的《秋苇》诗为例,诗中的芦苇从青青翠翠到苍苍茫茫,岁月的风霜未曾压弯它的脊梁,反而在夕阳的余晖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那坚韧不拔的品格,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求知路上应有的执着与坚守。

年逾八旬的尚国祥老师宛如一棵苍劲的松柏,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散发着智慧的芬芳。他将自己编撰的《时光寄语》赠送每位学员,那一本本凝聚着心血与智慧的书籍,如同一束束温暖的阳光,洒在每一位学员的心田,给予我们深深的启发与鼓舞。

为了让老年大学的宣传栏成为学员知识成果的展示舞台,诗词班的学员们纷纷将心中的诗意与情感倾注于纸上。那些诗词或婉约、或豪放,或清新、或深沉,宛如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描绘着我们在诗词世界里的探索与感悟。老师们的鼓励,似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心中那刚刚萌芽的创作之苗。我也在这股创作的热潮中,写下了七律《退休寄怀》:“霜秋兴至赴黉园,静室悠闻雅韵传。漫品诗章寻妙句,闲邀学友话尘缘。精研格律承唐韵,细琢文辞赋锦篇。幸遇清平当纵意,心宽向道乐余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