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王磐逝世五百周年祭

2024-12-19 18:11:04    作者:□ 翟荣明    来源:今日高邮

道光《续增高邮州志》收录王磐女婿张綖为《王西楼先生诗集》撰写的一篇序文,其文曰:“嘉靖甲申岁九月,綖登西楼。先生执綖手,泣曰:‘予恐时至弗及言,惟兹遗稿托君。’时先生略无恙,綖颇怪之。后数日,先生果中疾不能言,月余,竟厌世。……”嘉靖甲申,即嘉靖三年,可证王磐或因脑卒中逝于1524年冬十月。而以王磐的生卒年约为1470—1530,实自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集体所编之《中国文学史》始,然其仅为推断,而无确切史料佐证。

王磐(?—1524),字鸿渐,高邮人,明代散曲作家、画家。王磐的先祖明初由太仓迁高邮,其父王玉是景泰七年(1456)举人,曾任莆田知县,为官勤慎廉明。成化十二年(1476),方在盛年的王玉突发疾患去世,后入莆田名宦祠。

王磐精通音律,著有《王西楼先生乐府》,含套曲、小令等共七十余首。近现代学者、文艺理论家梁乙真先生在《元明散曲小史》中,把王磐与金銮、沈仕的散曲归为曾一度占据曲坛的清丽派,他说:“在昆腔未流行之前,而能承继元张可久一派的,当推王磐。”王磐在弘治、正德年间,被推为词人之冠,又与陈铎(字大声)称“南曲之冠”。其散曲大都反映自适的生活,艺术上以白描见长,曲风有冲融恬淡、清雅爽丽之境,有旷逸自适、谐谑幽默之趣,亦有愤世嫉俗、嫉恶如仇之刺。正德元年的闰元宵节,邮城甚是热闹,王磐作曲云:

重开不夜天,再造长春境。复游三市月,又看六街灯。连贺升平,闰月今番盛,元宵两度晴。锦模糊,世界重修;光灿烂,乾坤又整。……

王磐年轻时即有俊才,他洒落不凡,鄙薄科举,不愿进入官场,他说:

我是个不登科逃名进士,我是个不耕田识字农夫,我是个上天漏籍神仙户。清风不管,明月无拘,孤云懒出,野鸟难呼。只俺这牛背上稳似他千里龙驹,只俺这花篷下近似他方丈蓬壶。兴来时画一幅烟雨耕图,静来时着一部冰霜菊谱,闲来时撰一卷水旱农书。……

据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载,正德年间,有宦官当权,官船往来无虚日,到驿站码头时,往往都要吹着喇叭,以征集丁役,民不堪其扰。王磐遂愤而作曲以嘲讽之,这就是那篇曾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虽家境优渥,然独厌绮丽。他筑楼三楹于高邮城西,自号“西楼”,终日与文人雅士泛舟赏景,歌吹吟咏,怡情于山水、民众、诗坛、酒社之间。其《秋夜同陆秋水湖上泛舟》曲云:

画船儿满载诗豪,问先生何处遊遨?水晶宫中开品箫,广寒乡尽回头棹。分付鱼龙稳睡着,等闲间休放波涛。老夫今夜弄风骚,搜诗料,翻动水云巢。

一天星斗都颠倒,爱银蟾水底光摇。我这里用手捞,不觉的翻身落,也是俺形神俱妙,飞上紫金鳌。

正德年间,江淮之间连年有水旱灾情,饥馑之民枕藉于道途,纷纷采摘野菜充食,赖野菜而活者甚众。有人误吃了外形相似的有毒野菜野草,导致伤身害体。去世前一年,王磐终于著成图文并茂的《野菜谱》,该著详细记录了江淮地区常见的白皷钉、剪刀股、猪秧秧等六十种备荒年以充饥的野菜,每种野菜都编写有一首谣曲。面对政苛年荒、水灾频发,百姓饿殍遍野、卖儿卖女的现状,其悲悯之情跃然纸上:

眼子菜,如张目,年年盼春怀布谷,犹向秋来望时熟。何事频年倦不开,愁看四野波漂屋。

抱娘蒿,结根牢,解不散,如漆胶。君不见,昨朝儿卖客船上,儿抱娘哭不肯放。

《野菜谱》的流传,对后来的《西游记》和《本草纲目》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西游记》第八十六回,樵夫母子请唐僧师徒四人吃的黄花菜、马齿苋、马拦头、羊耳秃、枸杞头等三十多种野菜,无疑都是抄自《野菜谱》。

王磐常在酒后茶余作画以自娱,时人赞为天机独到,非学力可及,其画作被清彭蕴灿《历代画史汇传》誉为神品。

张綖把王磐比作名山之虎豹、风云之奇才,认为其诗画可比王维,书法堪比王羲之,对其为人为文景仰推崇备至,曾赞其“纶巾羽扇,电目风须,吐玉霏珠,风生泉涌,听者为之心醉……如蝉出淤泥之中,而饮清风于树末。……”张綖之子张守中称王磐“襟度有过人者,故所作冲融旷达,类其人也。今观其《村居》之作,甘恬退也;《久雪》之词,刺阴邪也;《元宵》之咏,乐升平也;《失鸡》之曲,见雅度也;《喇叭》之咏,斥阉宦也;《五方》之嘲,悟愚俗也……”清康熙二十五年前后,邑人吴世杰在参与撰写《明史》时,曾特为王磐立传,惜未被采纳,其文亦失传。

筑室西楼甓社边,低吟浅唱水云天。词坛不见王鸿渐,寂寞人间五百年。谨以斯文致祭于王西楼先生之灵。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