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拉二胡的阿林

2024-12-23 18:39:34    作者:□ 李凤琴    来源:今日高邮

周末回老家帮父亲拾掇小菜园,邻居家传来婉转悠扬的二胡声。我循声过去,阿林正在自家装修一新的厢里房专注练习二胡。敦厚结实的他,中等身材,黑发间已有不少银丝,额头上一道道粗线条似的皱纹里有着岁月的痕迹,白衬衫配藏青色裤子,脚穿一双黑布鞋,整个人看起来清清爽爽。曾经黑红的脸膛也白皙了许多,唯有一双粗糙的手,暴露出他与土地几十年的交集。

阿林坐在一张方凳上,左腿弯曲,撑着琴筒,身体自然前倾。左手稳住琴杆,四指在琴弦上上下滑动,时而按压,时而点跳。右手拉着琴弓,不停地推送、回抖,灵活自如。阿林身体轻微晃动,轻快的旋律如叮咚泉水从他的手指间汩汩流出。

阿林从去年开始,买了几本二胡书籍回来自学。从了解二胡的构造和调音开始,学习基本演奏姿势、持弓方式、二胡常用把位图,练习简谱1、2、3、4、5……刚学的时候,两手不协调,简谱也记不住,拉出不成调的吱呀吱呀声。但是他不气馁,一有时间,就从最简单的《连弓练习曲》《秧歌调》拉起,一遍又一遍……慢慢地,拉出来的曲子有点像模像样了。他买过几百元一把的二胡,又买过一千多元一把的二胡,还是觉得不是很顺手。后来一狠心花五千多元买回一把无锡产的二胡。他说,无锡产的二胡品质优良、乐感纯正,不愧是阿炳的故乡。没想到,他对二胡音质还有钻研。

阿林年轻时就爱钻研。为了谋生,他向亲戚学了木匠手艺。他打出来的家具样式新颖、线条流畅,受到大家称赞。为此,还赢得邻村一位温柔聪慧的姑娘的芳心。他结婚时新房的家具、堂屋的老柜、吃饭的桌子,都是自己一锯一刨做出来的。阿林干活时一丝不苟,一块块平凡的木材在他的妙手下变成实用的物品。与别的木匠师傅不同的是,他喜欢一边干活一边听收音机,听得最多的是阿炳的《二泉映月》。

三十多岁,阿林在邻村大队部开了一家带锯厂。那时农村人砌房造屋,木料都用家前屋后栽的大树,要把粗壮的树干运到带锯厂加工成合适的尺寸;打家具也要把树干加工成木板。这样,阿林的带锯厂生意一度红火。他儿子上大学的费用是他开带锯厂赚来的。那时经常见到他下班回来,藏青色的工作服上、乱糟糟的头发里沾满木屑,灰蒙蒙的一身。

阿林头脑灵活,不甘于种几亩责任田。农村砌二层小楼的人家越来越多,成品家具也一度流行。很少再有人请阿林去打家具,带锯厂业务也没有了往日的兴旺。不得已,他只好关闭厂子,买回耕田机器,农忙时节为左邻右舍耕田耙田。播种小麦前,要把收割稻子时压板的泥土翻过来。阿林机器上的铁铲把泥土直线状一条条翻过来,再把土壤碾碎。小麦种子均匀洒进蓬松的土里,有利于生根发芽,长出嫩绿的麦苗。夏天栽秧前,水田也要用机器铁耙耙一遍,这样秧田土质均匀、舒松,秧苗易成活。往往他在前面耙田,有人就在后面撒肥,庄稼人懂得农忙时节的争分夺秒。一般邻居们都是前一天就跟他预约好,这家耙完,立即到下一家。有时我们在吃晚饭,屋后农田里传来“突突突……”的机器声,阿林像是在奏响幸福生活的交响曲。阿林经常忙得黑乎乎、脏兮兮,风吹日晒的两腮黑里透着褐色,有点像他脚下的土地。

儿子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工作,阿林给他在省城买了房子。如今儿子又回家乡创业。工作日,阿林开着新能源电动汽车去儿子城里的公司上班,帮儿子做些后勤事务。周末时间就在家学拉二胡。他说,拉二胡要记忆简谱和歌词,要酝酿感情,通常要手脑并用,可以预防老年痴呆、脑梗等。他笑眯眯地对我说:“我一个小学没毕业的人,已经六十多岁,居然能把二胡学会,不简单吧?以后退休生活有二胡作伴,我就知足了。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把阿炳的《二泉映月》学会。”说到这里,我发现阿林的眼睛里有一道自信的光芒闪过。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