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到访沙沟

2024-12-26 19:25:34    作者:□ 王俊坤    来源:今日高邮

在高邮临泽镇的东边,有一个地方叫沙沟。这也是一个千年古镇,历史上曾两度建市、一次建县,并曾短暂隶属于高邮。沙沟现属兴化,是里下河的腹地。东邻盐城,西与高邮、宝应比邻,北与建湖隔河相望,是五县通衢的中心镇。

沙沟距高邮城区有一个多小时车程,偏于兴化西北部。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境内沟河纵横、港汊密布,上世纪四十年代成为革命老区。新四军第一师在此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活动,留下两个著名的红色遗迹,一是沙沟市政府旧址,二是苏中公学旧址。

我们走进了沙沟镇的后大街。街巷中挂满了小小的红灯笼,上书“沙沟古镇”,随风摆动,令人赏心悦目。走在古老的街巷内,仿佛还能听到遥远的历史回响。1945年2月至1946年10月,这里先后成为苏中区沙沟特别市、沙沟区和沙沟县等政府机构驻地。沙沟市政府旧址并不大,由几个平常的院落构成。斑剥的砖墙上赫显着“沙沟市政府旧址”的标牌,里面陈列着革命先辈们当年在此抗日活动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印象最深刻的是周奋烈士。他是浙江宁波人,时任抗日政府沙沟县县长。在一次视察工作途中为掩护战友被捕,被敌人连刺18刀,壮烈牺牲,时年30岁。1955年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了周奋烈士的光荣纪念证。对于周奋烈士,我早就知晓,读小学写作文时经常会提及周奋和李健烈士,他们都曾在高邮开展过革命活动。站在旧址上,我十分感动,遥想革命先辈当年都是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为了报国救民,背井离乡,浴血奋斗。这是何等忠勇和忘我的情怀!

向东去不远,便是著名的苏中公学。苏中公学是一所培养革命骨干的学校,创办地原在宝应,后迁至沙沟。苏中公学坐落在一个古老的道院里,教室便是道院里的殿房。虽然办学条件简陋,却有校训、校歌等,洋溢着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苏中公学旧址”由革命先辈夏征农题写。新四军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是首任校长,夏征农同志为教育长、后任校长。1946年5月,苏中公学和雪枫大学、苏浙军区随营学校合并为华中雪枫大学。苏中公学先后办学5期,组建过44个学员队,为军队和地方输送了4000多名革命骨干。这是一所光荣的革命学校,为新中国诞生谱写了壮丽篇章,留下了辉煌一页。在苏中公学旧址里,陈列着夏征农同志的塑像和生平图片。夏征农同志解放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

沙沟不仅是红色的热土,更是美丽的古镇,四面环水,现在是“全国最美渔村”。沙沟自古就是渔港,是苏中鱼类的集散地。沙沟保有了原生态,被大纵湖、郭正湖、南荡、花粉荡、官庄荡、王庄荡和团头荡等“两湖五荡”所环抱,难怪我们在车上看见“万亩荷花”的招牌。秋天的沙沟,荷花盛开,自然是美不胜收的。还有那无边无际的芦苇,随风起伏。沙沟是当之无愧的“苏中荷花淀”。

沙沟历史悠久,春秋末期就有了古沙沟,唐代贞观年间形成集镇雏形,后来逐渐成为南北货集散地。当地的饮食文化和商业街市颇有声名。我们来到最有名的鱼市口石板街。这里有过去古镇中心的文英桥,四里八乡的乡民在此交易鱼虾蟹鳖等水产品。两侧商店林立,市井烟火气息弥漫。我在一面山墙上看见许多醒目的文化符号:鱼市口、文英桥、古石梁溪、石板街、沙沟大鱼圆、水粉鸡丝、酥皮春卷、莲藕夹子、小麻饼和十八家米行等。这些充满回忆的符号构成了古镇沙沟的风俗画卷。

我们走过街南一条古朴而幽长的古巷,有好几家铁匠铺子旧址,仿佛还可听到遥远的铁器敲打声。巷子尽头便是渔村码头,石梁溪浩然东去,横跨石梁溪的石梁桥赫然而现。该桥南北走向,两端均有高大的木质桥头架,古朴沧桑,颇有气势。我站在石梁桥上,东西眺望,虽然水流平缓,两岸风景如画,但历史就从这里悄然流过。

在古镇东北角,我们领略了古老“虹桥”的风韵。该桥始建于唐,原是木桥,明代改为石桥,清代正式称为虹桥。桥下流水潺潺,碧波荡漾。它见证了沙沟的繁盛,带给人们吉祥。当地人说,虹桥上面走一走,至少活到九十九。

我们到访沙沟,不仅领略沙沟的美丽风光和独特风情,体验古老厚重文明的魅力,而且感受到红色沙沟的革命气息,更加坚定不忘初心的理想信念。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