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8 17:31:13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通讯员 杨兰萍 记者 郭萌)今年的6月9日是第18个国际档案日。近日,市档案馆收到一份珍贵的文化厚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汉龙将个人珍贵档案无偿捐赠给家乡高邮。这份饱含赤子深情的捐赠,不仅为地方文化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彰显了一位科学家对故土的深情眷恋。
此次捐赠的档案包含刘汉龙的个人证书、重要任命书、奖状、著作、论文、手稿、专利、照片、音视频、信息报道及信函等共计1076件,时间跨度38年,系统记录了刘汉龙的学术历程和家国情怀。
刘汉龙,1964年出生于江苏高邮,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岩土力学与防灾减灾工程、软弱地基加固与桩基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获国家发明专利132件,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主编国家和行业等标准7部,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在给市档案馆的寄语视频中,刘汉龙深情地说:“档案无声,记忆永存。此次捐赠于我而言,是学术成果的归乡;于贵馆而言,是赓续地方文脉的担当。未来,我愿与贵馆携手,为促进学术资源与家乡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略尽绵薄。”市档案馆收到刘汉龙的个人档案后,及时进行了分类整理,同时将他的第一作者论文汇编成册,并回赠一套给他,得到了他的高度赞赏。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