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21:45:17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通讯员 倪文娜 记者 杨晓莉)“一对老夫妇单独居住,儿子入赘女方,老两口没有收入来源,希望申请低保。但他们儿子儿媳有固定收入,请问这对老夫妇符合低保条件吗?”日前,在市民政局举办的社会救助政策专题培训会上,这一贴合基层实际的提问,引发与会人员积极思考讨论。此次培训,正是市民政局9月份以来全面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生动写照。
为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民政局通过“大数据比对 + 铁脚板摸排”线上线下联动模式,持续深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与精准帮扶双机制建设,全力实现各类困难对象“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应助尽助”,将“应保尽保”的承诺真正转化为民生实效。在大数据赋能环节,市民政局主动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整合公安、医保、教体、农业农村等多领域数据资源,依托扬州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精准分析、标识社会救助重点人群,推动救助工作从“群众跑腿找政策”的被动模式向“政策主动找群众”的主动服务转变,切实提升救助响应效率。同时,建立动态跟踪与定期回访机制,根据受助对象生活状况变化及时调整救助措施,构建“发现-帮扶-跟踪-调整”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确保困难群众真正得到持续保障、有效帮扶。
“铁脚板” 摸排则为社会救助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市民政局采取 “集中培训+实地走访”双线推进策略,推动社会救助政策直达基层、覆盖全域。9月以来,该局已面向11个乡镇(园区)开展9场社会救助政策专题培训,内容聚焦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家庭等政策的适用条件、申请流程及审核规范,帮助基层队伍真正实现“懂政策、会操作、能解释”。在实地走访中,工作人员深入甘垛镇、界首镇的23个村(社区),对67户困难家庭开展入户摸排,全面掌握群众实际困难与需求,严格落实“逐户研判、分类处置”原则,坚决守住“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救助底线。
为让社会救助工作有章可循、有表可查,市民政局着力强化政策法规支撑,不仅编制了《社会救助申请条件及保障内容速查表》,还计划配套出台《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规范手册》,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服务的专业性与透明度,让民生保障更有温度、更具精度。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