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教育园地 > 教师论文
“名画欣赏”流程规范化的实践路径 ——以《欣赏〈清明上河图〉》一课为例

2025-02-19 23:11:34    作者:□ 市第一小学 卞龙余    来源:今日高邮

“名画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开展名画欣赏进校园活动的宗旨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一百幅经典名画进行欣赏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现有美术知识,对名画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分析和判断,并获得审美提升的过程。

一、名画欣赏教学的现状

1.学生主体性不明

教师在名画欣赏教学中,存在一言堂的方式向学生灌输自己对作品的见解,而忽略了学生对经典名画的感悟;没有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名画欣赏教学,学生没有真正从名画欣赏中感受到美。

2.欣赏流程规范性不够

面对经典名画作品,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引领学生去赏,而没有引导学生去析。名画欣赏的操作流程不够规范全面。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只向学生讲解作品的来历、作者的奇闻轶事,作品的构图、色彩等美术专业方面的知识却一带而过。欣赏经典名画时也只是让学生看一遍,只是注重欣赏的结果,没有注重欣赏的过程,学生审美体验的获得更是无从谈起。这样的欣赏流程不利于学生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提升。

二、名画欣赏教学的流程

规范的教学流程可以避免欣赏的随意性。要使名画欣赏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地实施,让学生形成必要的艺术欣赏的态度和技巧,使他们有能力使用语言和非语言形式积极表达他们的想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感、审美价值观和审美判断力,一个规范的、可操作的欣赏课教学流程是非常必要的。大致可从以下几个环节有序开展。

1.描述

欣赏教学中,美术教师有必要选择性地给予学生图像识读的资源。课之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简单地读图。然后,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并用语言简单地描述作品的内容及题材、画种等。这是欣赏教学中孩子感悟美的最直接的一种途径。

在《清明上河图》一画欣赏教学时,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整体观察这幅长卷作品,如让他们分小组离开座位,沿着长卷从右到左欣赏,观察画面中人物的表情、服装、动态,画面中描绘的树木、船只、房屋等。然后,再让学生分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放大镜进行局部观察,仔细观察画卷上都有哪些行业的人,告诉身边的同学并写到黑板上,看哪个小组观察到的行业最多。小组竞赛式的观察,使得画卷中的行业呈现得越来越清晰,学生对作品的见解越来越丰富,名画内涵在他们的描述中越来越精彩。

2.分析

欣赏一幅美术作品,赏是基础,析才是关键。只有做到赏析结合,学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经典名画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图像识读的基础上去探究、去分析。

以《清明上河图》一课欣赏教学为例。师:刚才,我们从整体上大致浏览了整幅作品,作者是如何把北宋都城内外绵延几十里的景色呈现在这五米多长的画卷里的?作者在构图上作了怎样的安排?生1:作者不是像我们平时画画一样,一幅画只表现一个场景,而是安排了多个场景,且每个都很精彩。生2:记得在学《近大远小》一课时,老师讲过“焦点透视”,即画面的中心汇聚于一点,而此幅作品中,作者把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场景,有选择地表现在画卷中,画面上有多个中心,且分散开来,是不是应叫“散点透视”呀?

经过上面俩同学一分析,其他学生欣赏作品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3.解释

欣赏一幅名画作品时,不仅要学会分析作者画面中表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以《清明上河图》一课欣赏教学为例。师:关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之义,专家考证有三种观点:①清明节之意;②清明坊之意;③清明盛世之意。你更赞同哪种观点?生3:作者可能描绘的是清明节时期的场景。生4:北宋经济发达,画家也可能是在歌颂当时社会的清明盛世。师:北宋的经济究竟如何?我们可先通过一段视频短片来了解下……师:正是北宋当时社会的繁荣稳定,才为画家张择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通过以上的解释,学生对《清明上河图》作品背后的故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清明”的含义更多趋于“清明盛世”之意。

4.评价

对于百幅名典绘画欣赏的评价,要注重评价的导向、激励和发展功能,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经典作品进行评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同时学习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平时,每一幅经典名画欣赏后都可以安排一些作业或活动,学生也可以围绕经典名画开展其它形式的活动,如创意改画、综合制作、小报设计等,并能将这些知识与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如在欣赏完《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后,布置学生以课后报告单的形式,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欣赏后的感受,并相互分享交流。

当然,除了规范的欣赏流程外,还需有合理的课程设置。可把百幅名画欣赏教学与平时的美术课相联系,落实在每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与课本单元结合,使名画欣赏和课程内容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