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教育园地 > 教师论文
不要让心田荒芜

2025-08-06 20:41:52    作者:□ 夏俊山    来源:今日高邮

少年时代读书,看到精彩的语段,我会摘抄在笔记本上。其中,我最欣赏的一段话是:“田地需要耕耘、播种,才会长出庄稼、长出粮食;人的心田也要耕耘、播种,否则就会一片荒芜。”我觉得热爱读书,就是在心田里播种。

我出生在农村。1966年底,“破四旧”之风刮过之后,我想读课外书,难度很大。记得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我曾怀揣一角四分钱,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步行八里,寻到集镇的巷子里,为的就是读到几本书。为躲避造反派,租书已由“地上”转入“地下”,价格也由一分钱看六本涨到二分钱看一本。我像做贼一样捧着租来的书,贪婪地读着。渐渐地,我忘了周围的一切,陶然欣然,直到一分钱没有了,才依依不舍地走出小巷,匆匆忙忙往回赶。

回到家已是暮云四合。妈妈下工回来,知道我把钱花光了,十分生气。要知道,一角四分钱,那可是一个壮劳力整整半天的劳动才能换取的呀。从此我的“经济”受到了“制裁”,再也没钱租书看了。

乡村的夜,总是显得特别长。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竹床上,听着远处的狗叫、近处的虫鸣,我梦想的种子成了幼苗,它在孤独与寂寞中顽强地生长:什么时候,我能在课本之外,拥有一摞自己喜爱的书呢?

不久,我上了高中。这时,疾风暴雨式的“斗、批、改”已经过去,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寄宿在学校,菜金为每天三分钱(冬瓜汤、咸菜汤为主),两周改善一次伙食。为了买书,我和几位同学发明了一种节约菜金的方法:瓶子里灌上一点开水、盐、酱油,再加上一点香油,每天吃饭时,就将这“混合液”洒在饭上,吃得居然很香。这样,一个月没吃菜,我终于买回了《游击学校》《战地红缨》等书。

为了节约钱,我们一般挑“农村版”的书,这类书,定价一元的多达500多页,换算一下,一分钱,常在5页以上……那时候,书店少,书的品种更少。尽管如此,高中毕业时,我买的课外书还是足有二十多本。回到生产队,劳动之余,我把它当作一笔巨大的财富。想想看,火辣辣的太阳下,扁担压得我肩头生疼,咸腥的汗水流进嘴角,胸腔像破旧风箱般剧烈起伏着,双腿已经像灌了铅,迈不动了。哨子声忽然传来,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找一处可以躺下的地方,捧起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去领略“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的意趣,这是何等舒服、何等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啊!

粉碎“四人帮”后,有了高考的机会,我顺利考进瘦西湖畔的扬州师范学院。毕业后,我成了一名高中教师。调进小城后,教学之余,我最喜欢的便是在室内,守着一方明亮,远离喧嚣,让灵魂浸入书中。文字不仅是记录的符号,更是通向无限的钥匙,读齐欣、赵田峰的《中国教育调查》,我明白了:“最终代表人类进步和文明高度的决不是原子弹和经济指数,而是道德指数。然而如果我们的一切发展都以道德的流失为代价,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读《陶行知文集》,我理解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文字是人类文明的火种,它在时间的荒原上燃烧,照亮了历史的深谷,也照亮了未来的苍穹。读书,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理想得到了升华;读书,让我在如水的闲情里,走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世界,生命的辽阔随之在眼前徐徐展开……

少年时代在心田里播下的种子,不再是破土而出的幼苗,而是沐浴着阳光雨露的小树,不断地向着高处猛长。我深信,生命并非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生命并非只有当下的狭窄,还有历史的深邃与未来的无限。我不再满足于读书,而是希望自己也写几本书。

文字是生命的镜子,也是生命的翅膀。2005年,我顺利地出版了两本书。其中,《心湖帆影》出版后,还召开了研讨会。会上大家叫我发言,讲什么好呢?我想起了少年时代的梦,想起了怀揣一角四分钱、步行八里寻书读的日子……

如今,我已经成了退休老人。我知道,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少人习惯了碎片化的手机阅读,习惯了用表情包代替语言、用简便的点赞代替思考。还有多少人依然在坚持阅读呢?有人就曾问我:“那些老厚的书,你现在还读吗?”我的回答是:“农民会让土地荒芜吗?读书,是在心田播种。春风来了,播下种子的土地不但会有生命的绿色,或许还会开出缤纷的花朵,成为美丽的花园呢。”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