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20:08:00 作者:□ 市汪曾祺学校 庄伟强 来源:今日高邮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深入人心,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小学美术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越来越重视,旨在通过美术教育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传承并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一、小学美术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一)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小学美术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能够促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深入了解并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通过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巧妙应用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
(二)培养审美情趣与创造力
小学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的任务。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作品,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多样化创作思想和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美术创作。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还能够形成自己对美术现象的独特见解,提升美术素养。
(三)优化美术教学内容与方法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能够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传统艺术元素、经典艺术作品等方式,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此外,在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直观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美术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传统的口头讲述教学法,不仅难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会遏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推动小学美术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时,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将美术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挖掘美术知识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以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15课《图形印章》教学为例,在开展本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从古至今的肖形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开展肖形印艺术品的视觉联想,还可以结合教学资源与教材知识提问学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肖形印。
(二)开展多样实践活动
小学生动手实践兴趣浓厚,好奇心强,在美术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与认知,开展多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以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剪纸(一)》教学为例,在开展本课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剪纸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动手实践兴趣等,将学生分为若干美术小组,引导学生小组完成剪纸制作。在实践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模仿教材中的例图,也可以独立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点评学生的制作成果,并详细讲述剪纸的独特魅力与发展历史。
(三)结合实际生活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不仅与美术作品相关,还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美术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渗透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以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20课《皮影戏》教学为例,为了强化学生对皮影戏的理解与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教学,如有条件邀请专业的皮影戏传承人到校表演皮影戏。在学生观看皮影戏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解皮影戏的历史与发展,提升学生对皮影戏的理解。观看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看体会,提升学生美术学习体验感。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