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20:23:02 作者:□ 苏州大学高邮实验学校 沈后方 来源:今日高邮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其专业成长关乎教育未来。结合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感青年教师在职业生涯伊始,明晰方向、夯实基础至关重要。在此,谨向各位新任教师分享几点成长建议,以期共勉。
一、明晰定位,规划职业生涯的起点
步入教师行列,宜尽早思考个人定位:是潜心钻研学术,成为学科专家?是探索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师生发展?抑或在信息技术赋能下,成为传播知识的“网红教师”?明确方向,方能有的放矢,步履坚定。
二、立足课堂,锤炼教书育人的功夫
无论志向何方,站稳讲台、上好每一堂课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如何提升课堂实效?需把握三点关键:1.深研教材,思考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深入理解学科本质与逻辑;2.精研学情,准确把握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需求,因材施教;3.钻研教法,追求教学境界的提升。
笔者在多年实践中总结了教学的三种境界:第一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最基本;第二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亦为“教是为了不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讲究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第三是“教育无痕”,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说学生都不知道你是在教他,而你却把应该教给学生的东西教给了学生。
三、潜心学习,汲取专业成长的养分
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永恒动力。建议从四方面入手:1.研读经典理论,系统学习《教育学原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等,奠定教育思想根基;2.领会名师智慧,研读陶行知、李吉林、李镇西、魏书生等教育大家的著作与实践,汲取先进理念;3.关注政策导向,及时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把握改革脉搏;4.追踪学科前沿,定期阅读专业期刊,更新知识储备,洞悉教学动态。
四、勤于笔耕,沉淀教育实践的智慧
日常教学工作蕴藏丰厚宝藏。养成写作习惯,记录教学反思、课堂生成、师生互动、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点点滴滴。这些珍贵的原始素材,不仅是回顾反思的镜鉴,更是未来提炼教学思想、撰写论文乃至著书立说的坚实基础。做教育的有心人,让思考流淌于笔端。
五、提升素养,拓宽职业发展的维度
在立足岗位的基础上,可着眼长远发展,如提升学历层次,可以攻读在职教育硕士等,深化专业素养,为未来拓宽路径;也可以提升综合素养,积极融入集体,参与各类活动,锤炼多方面能力。
愿每一位新任教师都能找准定位、站稳讲台、持续学习、善于积累,在躬耕教坛的岁月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