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9 19:39:43 作者:□ 俞永军 来源:今日高邮
1994年8月我中师毕业,分配到一所远离县城的乡镇中心小学任教语文。
或许因为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我干什么事情都信心满满,对语文教育的明天充满无限憧憬。我一连精心策划了好几次问卷调查:“你是否喜欢语文学科?说说你的理由。”“你认为语文课应该怎样上,才能激发你的兴趣?”“你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老师,你对写作持有怎样的态度?”……结果统计下来,班上52个人仅有4人喜欢语文,且全都是女孩子。许多学生对语文课打不起精神,都说语文学科枯燥乏味,一天到晚读读抄抄、背背记记,没啥意思。为了转变他们的狭隘观念,让他们明白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及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无穷魅力与震撼力量,我开展了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班刊《新芽》孕育而生。
一开始,我和学生们自选自编,自刻自印,自发自读,两期下来效果还真不赖。我们将小册子在全校发行的同时,还用班费将它们邮寄给市教育局领导和一些兄弟学校。后来,头两期《新芽》辗转到了时任市教育局督导室主任相金桂老师手里,他看后非常激动,立即寄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和人民币200元。一个月后我们寄去第三期,相老师又寄来200元钱和一封信。遗憾的是,这些信件在我辗转迁徙之时,不知道遗落何处,但信中内容我还是记得清清楚楚。相老师勉励我们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执着追求,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时我们异常高兴,有同学在日记里写道:“相爷爷,虽然我们没有见过您,但听俞老师说,您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工作认真、事业心极强的好爷爷。去年您汇来200元钱作为我们创办《新芽》班刊的费用,今年又寄来200元钱。我们是多么高兴,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笔钱,更是一颗关心和爱护我们下一代的热心。您给我们带来了阳光和雨露。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直至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后来我们陆陆续续编印了三十多期,除了寒暑假,坚持每月一期,从未间断。直到高邮市教育局创办《高邮日报·教育周刊》,要求所有学校校报、班刊暂时停办,全力支持《教育周刊》时,我们才停止下来。短短两年,班上近一半学生的作文先后在省市级各类报刊上发表,学生非常兴奋,我也非常高兴。因为我能看出他们再也不那么讨厌语文,我能感觉到我说“下节课还是语文课”时他们眼中所流露出的那份欣喜与激动。当然最大的变化就是,我能时常收到面带笑容而又稍有羞涩的孩子送给我修改的各种文章。
现在一想起班刊《新芽》,一看到这些还弥散着油墨清香的小册子,我的内心就涌现出无限感激之情,感谢那些鼓励、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尤其是相金桂老师,如果没有他的慷慨解囊,无私关怀,我们恐怕编印不了三四期。虽然我总认为自己是一个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人,学生也这么认为,但那时那事远非顽强就能坚持不懈的。比如时间问题,你要起早带晚、披星戴月,要挤占大量的课余时间去组稿,去修改学生的作品。再如经费问题,你要买钢板、蜡纸、信封、邮票等等。这一切都在相老师的及时关心下得以解决,后来学校也支出一些费用,并将《新芽》作为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
这件事情已过去好多年了,我也多次调动工作,一直无缘与相老师相见。真想见到他,当面鞠上一躬,道一声:“您好,相老师!”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