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闲暇时的正气 ——读卞荣中散文《碎步集》

2025-02-16 17:03:59    作者:□ 周荣池    来源:今日高邮

十八年前我进城工作时,曾兼在教育局关工委做一些文字工作,由此认识了本地老诗人徐桂福。老先生一生勤于创作,著述颇丰。有一次他领我去文游台西河边旧居时,谈到了自己的母亲和家事,又提到了自己的女婿卞荣中。后来怎么认识卞先生的我不记得了,但之前始终觉得他是个身材高拔的军人形象。他平时晒自己写大字作“下午茶”(他事实上常常清晨就起来挥毫),偶尔又在报上见到他的一些短章。敝县的副刊,常有些惊人的好文章,是一个县城的纸上文脉之所在。就这样纸上神交,知了卞先生的雅趣。甲辰年秋天,他将自己的文章整理了,央我梳理编辑并作序。作序的事我婉言转请散文家姜琍敏先生。我读书不深,资历又浅,从不敢为人写序言——我想这将成为我日后的一个好习惯。

言归正传,这本《碎步集》我倒是认真看的,斗胆说几句以为之一贺。卞先生当过兵,从过政,一生职业都着制服,不过这是社会身份的外衣,在内里人更在意的是内心。很多政界商圈的人士闲时舞文弄墨以自娱,这实在是一种雅好,书卷对工作本身也是有益的。看起来是闲时,做的是闲事,弄的是闲情,但正如碎步不碎是正步,私以为这闲暇雅事是有某种“正气”的,值得研究、学习以及推介。

《碎步集》中有闲游,似闲庭信步。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最美妙的风景是人的面色。阅历多少,其实是阅人多少,人生是真正的旅途。卞荣中用一管闲笔,写乡人旧事,写军旅生涯,就是以闲游的姿态在写丰盈的人生。《何姨娘》中的乳母之恩,《相邻而居》中的六户人家,《小英子》中的同学之情,《异乡人》中的口直心快的小毕……这些凡人琐事看起来本是平淡无奇,其实是一种洞见,一种眼光,一种视众生平等的正气。更可喜的是,卞荣中写这些人和经历时是诗意而专业的,这就让人看到看似闲游中自信的观照。“异乡人是飘进陌生河流里的一叶小舟,不谙水性,但仍需航行。”(《异乡人》)“……但我心里清楚,落在信笺上的每一个字,几乎都被我的泪水浸泡过。”(《怀念书信》)这些文章深情而不造作,正像是一个军人的闲庭信步。又如他在《军人与喝酒》中言:“当兵的,哪有不喝酒的?”同样的,操持文笔的哪有不深情的?人生闲游于纸上,不亦快哉!

《碎步集》中有闲趣,若闲花野草。《又是桂花飘香时》,写到办公楼院子里的三棵桂花树。这三棵桂花树显然是普通的,“不见华盖铺展,也不见茎枝粗壮,倒是显得一棵比一棵矮小。”写再普遍不过的草木,正是一种闲趣,一种在闲花野草见深刻、见深情、见深意的心念,这也是一种能力,一种一念万物生的正气。他又似有河湖一样的野心,如写《珠湖这只角》,写的政事与往事,却也偏偏能让人看到一颗诗心。诗心不只是躲在一角自弹自唱,而是能在火热的世事中看到冷静,在公共的事件里看到情怀,在一片片芦苇荡里看到悲悯之心。这样的人穿着制服,内里关注闲花野草,有本真、率真、情真的内质。所以,这样的人也会写下《仰视秦少游》,写自己寄居城北时,与其隔一条淮扬路而望的文游台中的秦少游。闲时一念,看似无足轻重,其实正是缘起与本来——这座城市,这些人心里都有神圣的来源。“我的目光在他手中的书卷上停留下来。”这是作为一个高邮人,一个读书人的福气。高邮人自古“喜业儒”,这是一座城市的风气,也是今天一切的根源。因为有这样“官身”的人,揣着的是闲花野草的诗心,让他的人生更加丰满和立体。再看他的书中所述,其从一九八三年(正是敝人出生之年)即开始文学创作,“各种文体皆涉,初期尤以小说、杂文、时评为主”,早年就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言论,等等,“业绩”不一而足,那就不仅仅是闲趣那么简单了。人生在纸上奔腾,不亦壮哉!

《碎步集》中有闲思,养闲云野鹤。情而有思,大概是写字人的基本特质,也是一种办法。看是暇时闲思,燃一根烟冥想虚无或推杯换盏间豪言指陈,其实都是或静或动之间的思考。这种思考可能比正襟危坐更有“质量”,也更见力道和深度。他思考《安静的女人》中所写到的女兵,思考《把门打开》中的北门当铺,思考《不会跳舞》中自己领悟的某些尴尬,思考《不睡懒觉》的“若有味,唯自知”的感受,更思考《诚恳阅读》中的体悟和收获。读卞荣中的散文,给人一种切实的感受就是,卷中的文章虽然做了大体的归类,但是很难真正划分清楚。这是因他的每一篇文章都不是有计划创作出来的,是闲思时的偶得,而且每一篇都是情、理、趣的交融,看是说事实在道情,说是抒情又是讲理。其丰赡与热情是一以贯之的。他虽然是军人,写字的时候却不故作澎湃或深沉,心里似乎总有闲云野鹤存在。这种心境造就了笔下诗文,验证了他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放达,也让我们见到一字一句间流过的岁月云彩。人生在情思间周旋,不亦美哉!

写罢斯文,我想起近二日所著关于地方性写作的一篇论文。无疑卞荣中的《碎步集》是属于地方性写作,居于一城,不畏老之将至,确有“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之妙境。这些写作不仅对人生有益,对地方有益,对文学也有极大启示。正是这些诚挚而安静的书写让如水的日常有深情又有深意,是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的——这确是闲暇时生出的正气。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