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18:13:05 作者:□ 陈谷登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邮城的水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和谐共生。
高邮城堪称湖河之城,不仅紧邻美丽的高邮湖,而且依傍古老的京杭大运河而建,其中的明清运河古道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邮城因运河而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
早在南宋时期,邮城人就开通了南、北水门,引运河水入城,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穿心河和两条东西走向的南、北濯衣河。
穿心河又称市河,自北门遗址至南门大街,是一条流经高邮老城区的内河水域,南北开二水门引入运河活水,历史上为居民生活用水和近郊农田灌溉提供了可靠保障。如今的穿心河焕发青春,两岸尽显桃红柳绿、亭台楼阁,河中呈现小桥流水、倒映人家的迷人景象,沿途还有南门大街、滨河绿地、王氏文化广场等人文景观。
南濯衣河(长生沟)和北濯衣河(玉带河),在历史上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优化了城内的水系布局,改善了城内的生活环境,使得环河区域成为风水宝地,吸引众多居民在此建宅,形成了许多历史悠久的街坊和桥梁。如今的南、北濯衣河已被改造成为城内的两条活水渠。
马饮塘位于盂城驿东南,是一片绿水依依、青草盎盎的水域。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盂城驿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马饮塘作为其附属配套设施,为驿站内的马匹提供饮水、吃草和休息的地方。不仅如此,它还曾是船舶停泊之地,大量的粮食和食盐在这里集散,再转运至运河运往各地。如今的马饮塘经过修复和改造,与盂城驿景区融为一体,成为高邮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以塘边矗立的石马饮水为标志,有眺驿、运粮码头、清宁桥、柳荫禅林、文天祥广场等天然合一的人文景观。
大淖河曾有一片水中沙洲,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不仅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历史上还是高邮东北乡农民进城的主要泊船地,也是一个古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大淖河因汪曾祺的《大淖记事》而闻名于世,作品中还为“大淖”(原名“大脑”)正了名。现在的大淖河通过浚深河道、砌筑护坡、铺设雨污管道,已经成为邮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新建的大淖文化广场的石书雕塑扉页上题记道“秦之邮亭,隋之运河,悠悠岁月孕育了历史文化名城高邮”,广场内有“邮之情缘”“水之魅力”“孕之声韵”等石雕,展示了高邮独特的地域文化(邮文化)和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
盐河被称为高邮的母亲河,漕运历史悠久,曾是承运粮盐的重要水路。据记载,它修筑于唐代,宋元时期经过多次疏浚和改造,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成为高邮重要的水运通道。盐河上连京杭大运河,下通里下河主要河道,至今仍然是省内水上运输的干线航道。不仅如此,它连接高邮的新老城区,成为城市发展的中轴线。如今的盐河,水上船来船往,两岸高楼林立,一座座雄伟壮观的大桥连接着新老城区的条条大道,成为高邮城市建设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南、北澄子河从邮城流向远方。北澄子河源于运河之水,西起著名的文游台景区,向东汇入盐河,流向兴化等地,北岸曾为邮兴公路;城区段如今已被打造成为北澄子河风光带,沿岸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建有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长廊石桥、雕塑碑刻和步道钓台,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生态环保于一体,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散步、跳舞、打牌、钓鱼。南澄子河自城东流向高邮南片各乡镇,能灌能排;城区段同样被打造成为美丽的风景带,两岸有供人漫步的林荫小道,一路有古色古香的宫灯,一个个驳岸石碑上镌刻着新坝、中坝、南关坝、车逻坝、归海五坝等高邮主要闸坝简介和半开坝、沤改旱等历史故事。
邮城还有新河、大寨河、腰圩河、南海子河、东门大沟、老横泾河等许多有名无名的河沟水渠,不仅为一代代邮城人提供了生命之源,更是邮城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好见证。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