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一碗汤里的故乡

2025-06-26 19:26:42    作者:□ 刘明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的七月是丝瓜的天下。巷口老墙头垂下一帘帘青藤,细长的果实悬在晨露里,像是谁家姑娘遗落的翡翠耳坠。我蹲在后院的竹篱笆下,看母亲用剪子剪断瓜蒂,那截乳白色的断口便渗出清亮的汁水,在晨光里凝成珍珠。

老灶台上的铁锅早已烧得发亮。父亲凌晨四点去东门桥头等第一锅油条,酥脆的面衣裹着温热的呼吸,装在竹篾编的提篮里穿过半座城。油条须得用井水镇过的纱布裹着,既保着脆劲儿,又不让热气洇软了筋骨。母亲把油条斜切成菱角块时,砧板发出“沙沙”的响动,像是秋风掠过芦苇荡。

青瓷碗底先铺一层雪白的嫩豆腐,这是西大街王记作坊每日现点的。豆腐娘子总爱往母亲的篮子里多塞两块。切丝的丝瓜卧在豆腐上,翡翠般的经络里藏着昨夜星辰。油条块要最后撒上去,金灿灿地浮在汤面,像运河里散落的碎金。

汤是讲究火候的。井水烧到蟹眼泡时下豆腐,待汤色转作牛乳白,才将丝瓜轻轻推入锅中。这时候灶膛里的火要换成晒干的丝瓜瓤,文火慢煨方能逼出瓜肉里的清甜。我常趴在灶台边数汤面冒起的泡泡,看它们从针尖大小涨成铜钱模样,“噗”的一声在晨光里破灭,腾起带着草木香的雾气。

母亲握长柄木勺的姿势总让我想起运河上的船娘。勺背轻推汤面,翡翠色的瓜丝便跟着打旋,搅碎了一锅朝霞。起锅前撒的那把青蒜末最有意思,碧玉似的碎屑落在金黄的油条上,倒像是春天不小心跌进了秋天里。

客居北方的这些年,我也试着重现这碗汤。超市里的丝瓜总裹着层蜡光,油条躺在塑料袋里呼吸不畅。电磁炉煮沸的自来水冒不出蟹眼泡,豆腐在塑料盒中沁出酸涩的泪。某次照着视频教程掐表看火候,砂锅里的汤突然“咕嘟”溅上手臂,烫红的皮肤下竟浮起母亲灶台前的身影——她鬓角沾着丝瓜花,藤编的锅垫上染着二十年油香。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