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我家的菜根香

2025-06-30 18:30:12    作者:□ 孙平    来源:今日高邮

长年工作跑乡村的母亲,面对即使风雪封门也要去吃食堂的我们兄妹,心疼得内心充满了负罪感,一再声称提前病退后定要好好烧饭,让我们尝到一个正常家庭的温暖。

母亲没有食言。她请人在仅有两米多宽的堂屋中间支起了一口锅灶——这不是奇葩,而是那个年代我家只有巴掌大的地方——虽然看上去不太雅观,但比起此前家里备用的锅腔子不知要高级多少倍了。母亲开始围着灶台转,就仿佛她置办了自己的一个大件家私似的,那种满足溢于言表。

可是,让一个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校门出来就参加工作、成年累月驻乡指导栽桑养蚕的新女性,烧出可口的菜肴,委实有点苛求。果不其然,我家的饭菜不久就显现出几个特点来,首要的是顿顿开饭都比人家迟,邻居家吃得早的都喜欢晃到我家门前站一会,笑盈盈地搭讪两句闲话。这还不打紧,关键是烧菜几乎没有配头,母亲也承认,调侃这叫河水煮河鱼。还有,菜品颠来倒去变不出什么花样,即便到了过年或来亲戚了,至多也是粗鱼笨肉。

即是如此,反正我已经很知足了。夏天,母亲会先烧好一大锅冬瓜汤或青菜汤晾着,等我们回家牛饮;下晚放学回家,我最钟爱中午剩下的红苋菜卤子,用来拌饭;我们亲手栽培、沿着墙角牵藤上房的扁豆和丝瓜,则成为那个季节我家主打的盘中餐。幸福指数的高低是相对的。家里饭菜不一定比食堂做得好,但或许是一种基因密码作用的结果,一家人快乐地围坐在一起,总能兴奋起我们食欲的荷尔蒙。尤其是我此后参加工作和到南京上学,又过上好多年吃食堂的日子,家里的饭菜香始终使我魂牵梦绕。

母亲虽然算不上多会烹饪,但常常有独特的创举,譬如烧茄子切滚刀块至茎部,最后一块必须留有果蒂部分,她推荐说这一块最好吃。她会因材制宜,不浪费一丁点可利用的蔬菜,哪怕是绝大多数人都会丢弃的“菜渣”之类,也能做一些又独到又经济又可口的真正的家常菜来,至今我们还作为一种家藏菜单传承着。其中炝萝卜皮是一绝。把要烧汤的萝卜,不用刨子刨皮,而是用厨刀削皮,就像刀削面一样,一片一片的,皮肉不均,然后少许精盐腌制,再淋点香油,糖醋一拌,撒点蒜花,吃起来辛辣嘣脆。炝药芹时摘下的叶子是万万舍不得扔的,锅中放水烧开,抓一把洗净的药芹叶子,汆入滚水中,打一两只鸡蛋搅匀潽在叶上,再次烧开后放点盐提鲜。一碗药芹叶子潽蛋汤,浓郁的草药香气很是爽利。冬瓜皮也是个好东西,把它切成丝,先用点盐腌一下,再配用几个青椒同样切成细丝,如果有个红椒点缀就完美了;热锅冷油,一通爆炒,一盘大椒炒冬瓜皮出锅,色香味俱全。一根莴苣可三吃,茎自然是主材,炝烧炒汤皆可,而其皮和叶也是我家的宝贝。用刀竖着把茎划一道口,徒手把老皮整剥,洗净风干储备,要吃时先用开水烫,然后切丝,炒个肉丝、小虾什么的,鲜脆无比。莴苣叶子用来煮饭,老远就香味扑鼻。

小时候到扬州教场附近的姨娘家,经过国庆路上的老字号“菜根香”饭店,一直不解店名其意。后来知道,其实是来自古代民间谚语“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的处世箴言,含有通过艰苦磨砺——即如咀嚼菜根的苦涩一样,培养坚韧品性的人生智慧。啊,母亲变废为宝的厨艺,原来是我家的“菜根香”啊!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