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19:04:32 作者:□ 马晓炜 来源:今日高邮
蝉鸣撩开盛夏的帷幕,父亲又要回老家了。无论我们如何挽留,他执意要走,说:“城里热烘烘的,哪有老家凉快。”这话不假。儿时在乡下,即便没有空调风扇,夏夜摇着蒲扇数星星,也满是清凉;如今窝在恒温的空调房里,心如被火燎着般烦躁。或许正是懂得这份对故土的眷恋,我们最终松了口。
以往父亲回乡,是我驱车护送,可这次因工作缠身,只能让父亲独自踏上归途。我选了小区旁车站始发的大巴,这趟车途经老家村口,既方便又省心。得知行程敲定,父亲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我年幼的儿子却嘟囔:“爷爷老想着老家,都不喜欢我们了。”是啊,自母亲离世后,父亲在城里生活了七八年,可始终融不进这方天地。每当提起老家,他便精神矍铄,那句“金窝银窝,不如老家的草窝”更是挂在嘴边。
出发前夜,我们帮父亲收拾行李,反复叮嘱:“车站近得很,不用起太早。”父亲连连点头,可次日清晨五点不到,他已利落地收拾好行李,催促着要出门。我睡眼朦胧地爬起来嗔怪,他却笑着说:“人等车可以,车等人不行。坐上车心里才踏实。”看着父亲固执的模样,往事不由翻涌上来。年轻时他当民兵连长,保准第一个到村里开会;带我去学校开家长会,也必定提前到场。那句“宁愿我等别人十分钟,也不许别人等我一分钟”,不仅是他的人生信条,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天光大亮时,我陪着父亲向车站走去。夏日的清晨还带着几分凉意,路边的樟树上知了已经开始鸣叫。父亲兴致勃勃地说:“家里凉快得很,入夏下了四场雨了。”远离故土的他,对村里的点滴变化了如指掌。我知道,他时常给老家的亲戚打电话,问庄稼长势,问池塘水位,连谁家添了孙子亦记得清清楚楚。
车缓缓启动,父亲贴着车窗向我挥手,白发在风中微微颤动。我赶紧掏出手机,给老家的堂哥发了条消息:“我爸坐上车了,大概中午到村口,麻烦你去接一下。”很快收到回复:“放心吧,我一定提前去等着。”简短的对话里,是割不断的血脉亲情。
在这个高楼林立的城市里,我突然无比想念老家院子里那口老井,想念井台上那湿漉漉的青苔,想念幼时打井水时嬉戏的场景。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回不去的故乡,都有一个走不出的夏天。父亲的乡愁是那片土地,而我的乡愁,是父亲站在村口等我的身影……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