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20:41:01 作者:□ 毛勇 来源:今日高邮
清光绪《再续高邮州志》:道光二十二年(1842),左辉春权高邮州牧。
左辉春(1802—1860),字青峙,后改名为左仁,道光戊子科(1828)举人。左辉春与曾国藩是老乡,都是湖南湘乡县(今湘潭市湘乡市)人,他比曾国藩(1811—1872)大9岁。
1842年2月,左辉春到任高邮,巡查城池,发现城墙四周损坏较多,有的城垣已坍塌一半,有的缺口达到数丈,有的缺口已经与根基持平。当时正值鸦片战争,“东夷英吉利数犯海疆,侵扰浙闽,东南告警”,到了四月份,“宝山、上海相继失守”,已经危及江南,并且江湖盗匪乘机为害乡邻,《高邮州志》:“时海氛不靖,江湖盗贼乘机伏莽为害”,《湘乡县志》:“时逆夷犯海疆,淮海盗起”。左辉春遂召集邑人商议,决定修复城墙,并操练兵勇。“修城浚隍,实心团练,书夜策马,带勇巡缉”,“练民为兵捕治之”,不久,高邮境内盗匪全部肃清,“百姓恃以无恐,邑人畏威,怀德下车”。在他的悉心治理下,高邮“讼庭不扰,闾阎外户不闭”。
修城墙时,左辉春带头捐出“廉银”(清朝发给官员的工资,用于以薪养廉),并发动富绅捐款,平民出工。将破损的城墙修复,城门一律换上新的铁门,重修了城楼。城门名称仍沿用宋朝郡守范嗣蠡所命名,东曰武宁门,西曰建义门,南曰望云门,北曰制胜门。城楼重新命名,东曰观稼楼,西曰小黄楼,南曰歌薰楼,北曰拱辰楼。还在东、北门内各建一亭,北曰“珠光”,预示着科考功名;东曰“霖汝”,寓意本县百姓希望天降甘霖,灌溉农桑。
城墙于当年七月到九月完工,“又一月而城中市河、濯衣河浚毕。又三月而南北水关、涵洞次第告成”。左辉春作《高邮州修城记》记之,感慨道:“过此以往,高垣曲涘固如金汤,飞阁丽谯上凌霄汉,不特非余昔日舟中所见之邮城,而大工大役可百世不兴矣!是在守土者之先为董率,司事者之善为奉行,亦余今日区区之心所厚望也夫!”
左辉春重视科考,在书院的正常课程以外,还“遴选文艺最优者,增甘雨亭文课”,并严格考核士子的学业。1843年,道光癸卯科乡试开考,左辉春尊赴考学子为上宾,亲自为他们集中饯行,加油鼔励,“举宾饯礼,集诸生置酒演剧”。
当年中举四人,分别是陈时升、谈人枢、李国钧、王寿同,陈时升乡试中解元(第一)。“是科中式者三人(应是四人),陈时升为榜首,时以为佳话”。陈时升后来主持高邮珠湖书院十余年,他博通经史,工诗文,清朝文学家,著有《双梅轩文存》《双梅轩诗存》《游淮草》《游皖草》《过庭余闻》等。王寿同是高邮“二王”王念孙之孙、王引之之子,顺天榜中举,后来中进士,历官御史、湖北汉黄德道。
左辉春公务闲暇之余,常和高邮城中几位德行高尚、有地位、受尊重的老人同登文游台,饮酒吟诗,追寻苏东坡当年的流风余韵。《高邮州志》:“暇则与二三耆老,觞酒联吟,登文游台,寻苏文忠流风余韵”。
1842年12月19日,苏文忠公诞辰805周年,左辉春邀请一众同僚及乡贤,在文游台聚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现文游台内仍保存有一块当年的石刻,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记述了当年的盛况。石刻上记载有12人,其中地方官员三位:扬河通判、安徽桐城的张用熙;高邮知州、湖南湘乡的左辉春;高邮学正、苏州吴县的蒋锡琳。高邮乡贤八位:前宿州训导宋茂初,户部主事王敬之,翰林院庶吉士高鸿飞,光禄寺典簿贾和钧,岁贡生周叙、夏昆林,候选训导周兆椿、文学生吴庆鸿;还有一位江宁布衣何泳。
《高邮州志》记载,左辉春任高邮州牧时,“捐修州署、社稷坛、育婴堂、英烈夫人祠、传公堤、养济院,建演武厅”。左辉春任知州,“未满三载,百废俱兴”。他还“延绅士纂续增州志,尤喜阐发幽潜,刻孙莘老年谱,烈女粉姐墓,岁久失修,立碣为文祭之”。
高邮州署修于1842年7月至11月,竣工后,左辉春著《重修高邮州署记》记之,并为州署大堂及门柱题写了楹联。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动乱,左辉春奉命再次来高邮办团练,仍然和十年前一样,一呼百应,得到老百姓拥戴,“其倡仪率民,一如昔年任邮”。
左辉春“所历六县一州,皆有声”,他在睢宁、高邮、沭阳、宿迁、铜山、邳州等地做官,都有很好的政绩和官声。《高邮州志》:“光绪三年(1877),奉旨入祀高邮名宦祠”。
名宦,是明清时期朝廷对地方优秀官员考评后给予的褒奖,入选名宦要求官员任职期间有较好的政绩与百姓口碑。名宦逝后将其牌位入祀于所在州县的“名宦祠”,春秋两季,当地官员带领士绅祭祀,作为后来官员学习的榜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