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歪脖子骨头榆

2025-08-04 20:16:16    作者:□ 卢世平    来源:今日高邮

在我的老家南园,但凡来过的人,无论脚步匆忙或悠闲,目光总不免被西大门右侧一棵歪脖子的骨头榆树所牵绊。树干足有二尺粗细,高耸十余米,宛如大地向天空伸出的一根倔强指骨。盛夏时节,浓绿枝叶尽情舒展,俨然撑开一柄巨大苍翠的伞盖,十几个平方的地面悄然隐入它清凉的怀抱。

如今这方圆几十里的乡间,这样苍劲的老树已是稀罕。每每有客人初来乍到,寒暄过后劈头便问:“这是什么树?多少年了?”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常常令我一时语塞。树龄几何,竟成了悬于我心上的一道谜题。

回溯童年,我便熟悉了这树的模样。彼时它不过孩童臂膀般粗细,至于何年何月植下,已湮没在时光的尘沙里。只知在高邮这一方水土,人们皆呼它为野榆树,又因其木质坚硬如骨,乡民们便形象地唤作“骨头榆”,这名字里透着朴素的筋骨力道。

在我记忆深处,它曾扎根于老宅西北角猪圈北面那片喧闹的土地上。母亲曾告诉我,南园树木葱茏,屋后又有一片修竹摇翠,引得百鸟翔集,衔枝筑巢,育雏其间。每逢春夏,不知疲倦的鸟爸鸟妈们便衔着果籽前来喂食,它们每每瞥见主人按时为猪添食,顾不得口中衔着的果籽,便急急扑棱棱飞下,竟与猪争食起来。嘴儿一松,那些饱含生机的果籽便纷纷掉落在猪圈四周。如此这般,猪圈附近便杂树丛生,槐树、楝树、杨树、桑树,高的矮的,粗的细的,各自悄然生长,蔓延出生命的恣意。

猪圈北面,一条东西走向的泥径,曾是南园通向西边大路的唯一小径,也是登临南园的必经咽喉。南园地势高出周围农田约一米五,其西侧一条南北走向的排水沟,日夜流淌着乡村的低语。前来南园的人,须得自西边大路沿着蜿蜒田埂曲折行来,最后还需攀爬一段陡峭斜坡。那斜坡未经砖石铺就,只凭行人于泥土中踩出深浅不一的泥坑,权作垫脚之阶。每遇雨天,坑中积水,斜坡泥泞湿滑如涂油,行人总需揪住路旁树枝借力才能登顶。可惜路旁杂树根基浅薄,用力一拽便应声而断。唯有这骨头榆,韧硬非常,虽被攀扯得枝干低垂如躬身承受,却从不曾屈服折断。然而树头却因此日渐偏向西方,显出几分被世情牵累的倾颓之态。

主人见状,心中不忍,便寻来粗韧麻绳,一端缚于树干中部,另一端深深钉入东南方向地下,意图借这绳索之力,抗衡行人拖拽,盼它重新笔直向上生长。然而事与愿违,麻绳紧缚经年累月,骨头榆那坚硬的主干竟被这外力的意志强行固定了方向。这树的性子偏又倔犟如斯,既难复直立旧貌,索性执拗地朝向东南方向奋力伸展筋骨。岁月里一场无声的拔河,以树的隐忍变形写下了无奈的结局。后来南园渐荒,人迹罕至,猪圈也颓然坍塌,再无人理会这棵倔强榆树的方向与悲喜。

于是,这歪脖子的姿态便如此被光阴凝固。或许冥冥中自有天意,昔日令人愁蹙的烂泥斜坡,早已被平整的水泥斜坡所替代。如今我们所见这棵歪脖子骨头榆树,主干坚定地向东南方伸展着,竟恰恰横跨于去往南园大路的中央,宛如一位深谙世情、蔼然可亲的老派礼仪大叔,伸展着苍劲长臂,于风中做出热切迎客的姿态。行人每每路过,恍惚间仿佛感到那虬枝在风中微微颔首,传递着无声的问候与深情。

我时常驻足仰望这棵歪脖子骨头榆树。树皮深褐,裂纹纵横交错,如青筋毕露,又似大地龟裂的古老掌纹,记录着风霜雷霆的印记。树冠浓密如盖,夏日灼烈的阳光也仅能艰难筛下细碎跳跃的光斑,为行人铺就一路清凉。当年用以矫正它的麻绳,早已如褪色记忆般朽烂无痕,然而树干上仍清晰残留着一圈淡白印记,如同岁月悄然勒进骨血的一道深痕,正是生命与外力相持不下的隐秘遗迹。那歪斜的脖颈,正是它既承受重压又未曾摧折的宣言,是大地深处倔强力量向天空伸展的坚韧姿态。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