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 20:33:17 作者:□ 丁鹤军 来源:今日高邮
暑气蒸腾,蝉声聒耳。一碗凉粉,解锁夏日的清凉。无论是市井繁华的城区,还是温婉质朴的小镇,甚至鸡犬相闻的村庄,都有摆凉粉的摊子。那是夏日清凉的使者,是夏日里温柔的惊喜,仿佛一缕缕清风拂面,凉意悄然绽放舌尖。
清明这天,祭食不可缺少的就是汪凉粉。父亲把山芋粉切成大块,放油锅里慢慢煎,再放入葱姜蒜翻炒、倒入酱油、白糖等调料,加水大火烧,起锅时撒上蒜叶。汪凉粉很有嚼劲,虽曰凉粉却是热菜,颤悠悠的,用筷子夹不住,用勺子搲着吃,与夏天吃的凉粉的味道迥然不同。
故乡本土,凉粉一般是用豌豆粉做成的,宛如翡翠冻玉,温润紧实。可当席间凉盘冷菜,也是街头小吃点心。熬煮好的凉粉倒入釉色的大头盆中凝固成型,然后倒扣在平台上,其状与倒扣的大头盆一模一样,颤巍巍、清亮亮的一座乳白色、果冻状的冰坨,上面覆盖着一方薄透且潮湿的纱布。盛着清水的碗里放着一只特制的凉粉刨子,不锈钢材质,手掌心大小,均匀分布着许多小眼,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沿着凉粉顶端的圆弧一圈一圈地盘旋,三下五除二,便刨出一大碗雪白沁凉、细腻丝条的凉粉,看似柔嫩,实则筋韧。
凉粉的佐料用酱油、麻油、味精、小虾皮、辣椒酱、大头菜碎丁等调配,五味俱全,灵魂所在是淋上浓郁的大蒜水,蒜的辛辣香味得以释放和激活,是画龙点睛、是锦上添花。而放一撮蒜泥,总是欠缺那么一点味道。红红的辣椒酱与黄黄的大头菜碎丁点缀一碗洁白,色彩斑斓,勾人心魄,欲罢不能。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家里添置了长征牌“二八大杠”自行车。父亲驮着十来岁的我,一路风尘仆仆去县城挂车牌、打钢印。到了喧闹繁华的中山路,父亲急于办事,在小人书摊上租了两本小人书,让我守在原地看书等候,并在旁边的凉粉摊上买了一碗凉粉。我坐在人行道旁的树荫下看小人书、吃凉粉,幸福感油然而生,时光仿佛都静止了。几十年过去,父亲也离开我们三年了,那一碗凉粉依然滋养着我、慰藉着我、温暖着我。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