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 20:33:37 作者:□ 姚永珍 来源:今日高邮
十五年前,我初识太极拳,不过是为了减肥瘦身,又还贪慕着电视上太极拳人那份飘然若仙的潇洒气韵。未曾想到,当双足轻轻踏稳、双手缓然画圆之际,我竟不知不觉被太极拳背后广博深厚的国学与太极文化俘获了身心。从那时起,我不仅习练拳脚,更在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拳师引领下,开启了寻求真谛的漫漫长路。
这位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老拳师,是我们拳路上最明亮的灯塔。他教拳,从不疾言厉色,那份耐心仿佛深潭静水,永不枯竭。一个简单的“云手”,他能拆解成无数个细微的节点,不厌其烦地示范、讲解、纠正。我们动作生涩时,他会微笑着,用布满岁月痕迹却异常稳健的手,轻轻托起我们的手臂,引导那份沉坠与舒展的力道,口中念念有词:“莫急,莫躁,运劲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如树苗扎根,缓缓深入。”他常说:“拳架是形,心意是魂。形可模仿,魂需体悟。功夫在拳外,更在心上。”课后,他常被围住提问,总是谆谆教诲,毫无保留,那份倾囊相授的责任感,令人动容。更让我们心生敬仰的,是他时刻不忘的叮咛:“练拳先修德。拳品即人品,心不正,气不顺,拳难精。要以拳养浩然之气,以德润拳中之魂。”这份德艺双馨的风范,如同春风化雨,不仅教会了我们拳法,更滋养了我们的心田。
为了探究拳法的根源,我们曾于2015年虔诚“问道武当山”,在青峰叠嶂间体会道法自然的真谛;也曾随恩师于2017年奔赴河南陈家沟寻根访祖。在古朴的陈家沟太极拳馆里,时光仿佛凝固。斑驳的墙壁上,镌刻着代代相传的拳诀与诗句,其中一句尤为醒目:“极柔极刚极虚极实,运若抽丝处处明。”凝视着这些字字珠玑的箴言,深深感受着那股萦绕不散的拳魂气息。置身于此,老拳师平日的教诲仿佛得到了最厚重的回响,那些关于刚柔、虚实、心意与品德的箴言,在此刻变得无比鲜活。
拳艺在老拳师的悉心点拨下渐熟之后,我们开始参与竞技切磋。初登扬州的赛场,心虽惴惴却志气高昂,耳畔回响的是恩师赛前的嘱咐:“胜负平常事,气度不可失。把平日所学,从容展现即是圆满。”继而挑战“幸福江苏”省级赛事,拳风已然沉稳许多。及至站上国际比赛的台前,我们更懂得以拳会友、以心传心的境界。赛场之上,众人目光所聚之处,是拳势连绵如江河,是意气沉静似山岳——那份含蓄从容的力量之美,正是太极拳最引人瞩目的魅力所在,亦是对恩师“练拳修德”教诲的最佳践行。
四季轮转,拳影未歇,拳场亦随景而迁:
春晨,在净土寺广场的古塔下,春风十里,桃花漫天飞舞。我们在粉白的花瓣雨中起势,行云流水般的“云手”,仿佛牵引着缕缕春风,衣袂翻飞间,人与花共舞,拳意如春水般盎然。
盛夏,则寻一方荷塘。在十里荷花的簇拥下,迎着晨曦,伴着清荷上滚动的露珠,缓缓舒展拳架。单鞭劈出,似有荷风送爽;白鹤亮翅,恰如莲叶田田。满池的碧荷粉蕊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仿佛也在应和着拳势的起伏开合,燥热的心绪在拳与荷的对话中渐渐沉静清凉。
待到金秋,丹桂飘香。在馥郁的桂花树下,一套拳路徐徐展开,金粟般的细碎花瓣簌簌而落,沾上衣襟,融入拳风。每一次转身,每一次沉气,都浸润在那沁人心脾的甜香里,拳意也仿佛沾染了秋日的醇厚与高远。
寒冬腊月,净土寺广场银装素裹,古塔默然矗立于皑皑白雪之中。我们踏雪而来,在清冽的空气中凝神起势。拳脚运行,如推山入海,踏雪无痕。呵气成霜,心意却愈发凝聚如火,一套拳毕,周身温热,神清气爽,眼前是天地澄澈,心中是万籁俱寂的安然。
这份与四时风物共舞的坚持,早已融入生命的律动。更令我深觉幸运的,是身体经年累月中的悄然改变:昔日困扰我的慢性胃炎与肩周不适,在日复一日的拳路运行中竟如春冰消融;曾经春冬必然来袭的感冒,也悄然隐退。寒暑交替,我始终未曾中断习拳,拳法早已成为支撑我身心的无声力量。这份健康的回馈,不仅是拳法的功效,更是恩师教导我们心静体松、持之以恒的必然结果。
如今我亦开始做些公益之事,教授太极拳。恩师的身影始终是我心中的标杆。看着学员们从生硬模仿到渐渐体会松沉、体味圆融,在行拳中慢慢舒展眉头、焕发神采,我内心便满溢欣慰。
太极拳的魅力,岂止于形?它既是血肉之躯的良药,亦是精神世界的甘泉。在动静之间,在刚柔之际,在四季流转的画卷里,我们以拳载道,以形写意——这圆融流转的太极智慧,经由恩师这样德艺双馨的引路人薪火相传,终将引领我们穿透浮华喧嚣,在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韵律中,抵达身心的圆融与通达。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5©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举报邮箱:jubao@gytoday.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在线投稿